这是一篇学习笔记。
凡是选择,必有成本。凡是说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
成本,是最大的代价。更准确地说,干某件事的成本,就是你为了它所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比如,你花两个小时去看电影,你的成本不是电影票的钱,也不是电影不好看带给你的负面感受。而是你放弃的,比如看书、打游戏、社交这些选项中,给你带来收益最大的那个选项。
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只盯着钱,要看到全部的成本。货币成本只是你放弃的东西里面的一部分。比起可以货币化的显性成本,时间、精力、质量这种往往容易被忽略的非货币化的隐性成本,可能才是影响你决策质量的关键节点。
沉没成本,是指你后来的举动也无法挽回的那部分成本,但你要记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沉没成本作为一种历史成本,对当下的决策而言,其实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理解沉没成本的真正难点,不在于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而在于当机立断,真的去实践。
成本是你放弃的代价。不是你放弃的,就不是你的成本。比如,有两份工作摆在我面前,一份是教师,另一份是像乔丹那样当篮球明星。我做教师的成本并不是当篮球明星的收入,因为我当上篮球明星的概率非常低,只是我的幻想而已,不能算作成本。
你的成本其实是由别人决定的,所以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支出。假设你家在长安街有个祖传铺,你想要用来卖茶叶蛋。你可能觉得不用交租,所以经营成本很低。但如果有人愿意花100万租这个铺位,你卖茶叶蛋的成本那可就是100万。
不要企图通过让“事情继续下去”的方式来挽回沉没成本。遇到一部烂片,正确的做法是果断起身离开,把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也不要为了“保本”坚持错误决策。一味追求保本,可能错过“止损”的最佳时机。
但有的时候,将错就错也可能才是更有效率的决策。比如你夏天用3000元买了一个只能制冷的空调,到了冬天才发现其实你也需要制暖的功能。但如果这时这只能制冷的空调只能卖1000元,你还需要补3000元才能买一个冷暖双制的空调,那你就必须考虑,花3000元买暖气是否太贵。或许只花300元买一个暖风机,将就着过冬,才是最经济的决策。
不要把反复进行尝试的成本,只当作一次的成本。因为你每做一次尝试,都会产生新的成本。“范进中举”或许是不值得效仿的,他的每一次努力都需要重复付出成本。
真正可以指导我们决策和行动的,应该是在当前的时点下,未来的投资回报率。不要看过去花了多少,而是要计算额外付出的成本和额外会得到的收益。再想想,再付出一点所得到的,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越早搞清楚成本的概念,越能避免其消极的一面。即使失败,转行寻找新方向的盈利空间也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