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下有鱼
最近不算热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你看了吗?
这首“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你听了吗?
为什么 这首歌能在2002年被“吉尼斯英国畅销单曲书”评为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呢?
可不仅仅是因为这首歌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制作,砸了大量的金钱,甚至在最后完工的时候母带磁盘有的地方已经磨到透光。
而且这首歌的结构极其特殊,它不单单只是一只摇滚单曲,它其中的元素涵盖了歌剧,重金属,清唱。
每一种元素的支离破碎拼凑成了这首旷世之作,风格差异巨大,无情的撞击着人的耳内神经。
电影里最振奋人心的片段,Queen出席了1985年那场盛大的公益演出“Live Aid(拯救生命)”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交相呼应,让这里成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这同样不仅是电影里的一个片段而已,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演出,导演用14分钟的时长完美重现了当年的风采。
1985年7月13日,这场名为“拯救生命LiveAid”的大型摇滚演唱会在伦敦和费城同时举行,是为发生在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筹集慈善资金。
演出持续了16个小时,伦敦温布利体育场开幕式有72000人参加,费城约翰·肯尼迪体育场有9万人观看,同时吸引了15亿的电视观众,有多位知名的摇滚音乐家出席这次盛大的义演。
有人说这首歌完美刻画了主唱弗莱迪的心理,这首歌就是他自己。
就像浮士德, 生前及时享乐,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将灵魂出卖给魔鬼,唯有天使以爱打败魔鬼,从撒旦手中解救了他的灵魂。
弗莱迪也同样因为小人的蛊惑,在乐队最受欢迎的时候,深陷泥潭,奢华痴迷,沉醉在酒池肉林,甚至和乐队的其他成员分道扬镳。
直到一次在录音棚的异常反应,才发现自己早已病入膏肓。
带着复杂的心情弗莱迪孤身一人去了医院做了检查,才彻底醒悟。他再一次鼓起勇气约了曾经的家人,他的乐队成员,并向他们陈述了自己的病情。
歌词中有一句“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虽然我只是个可怜飘零的男孩,但我不需要同情”。
在歌词中杀死的那个人,可能就是弗莱迪自己,曾经被魔鬼控制的自己。
弗莱迪是孤独的,他这一生都在寻找爱,寻找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人,他这一生,也都奉献给了音乐,直到最后一刻,还在为音乐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这部电影不Queen的传记,而是弗莱迪一个人的传记,一点一点描写了弗莱迪成长到最后的心路历程。
主演拉米·马雷克将弗莱迪表面的滑稽奢靡,内心的孤独空虚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的传记,让更多的人深刻的体会了Queen背后的故事,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他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致敬QUEEN!致敬弗莱迪·摩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