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英文版的《正面管教》,被里面那句“Win children over instead of using your power to win over children.”(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深深吸引,觉得这种理念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人格的尊重,是生命与生命之间平等、温和的相待。
时光飞逝,书上的内容早已淡忘,但这种理念却深深植入我的心里。后来,初为人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探索着管教之道,倒也觉得顺当。以至于参加正面管教培训的过程中一起学习的妈妈们好奇地问:“你把孩子教得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来参加这个培训?”
是,我很自信我是一个天然的PD妈妈,“天然”到今年再次阅读《正面管教》时,会有一种和书中理念产生同频共振的契合。正是这种“同频共振”让我毫不犹豫地走进正面管教的课堂。
从教十年,我特别害怕周末和长假,因为一旦放假,一部分在我眼里好好的孩子又会变成家长们眼里的那个熊样。他们就像是易燃易爆物,回到家中家长可以轻易把他们点燃;来到我面前,我再把火扑灭。这样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我的工作重心无法放在专业的教学上,孩子们也没办法带着平和的情绪来安心学习。长久下来,我工作得疲惫不堪,也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因为看不到成就。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开始和家长们沟通、交流,告诉他们如何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向他们解释孩子们一些“不良行为”背后可能有着某种需求,教他们如何鼓励而不是表扬……
可是,这件事真的太难!
在与家长们的沟通上,我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做“言传”,在听他们抱怨。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听进去多少;而能听进去多少又取决于对方能感受到多少。一方面,我心里清楚很多时候这样的沟通没什么用。之所以还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样收效甚微的事,是因为心里有着那份对孩子们的心疼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我也积极寻求一种方式,让“温和而坚定”的管教方式可以被更好地接受。于是,我走进正面管教的课堂。
课堂带给我的感动、思考,这里面的价值远远地超出它的价格。这种超值的的感受来自于体验式的教学。
之前偶尔跟好友或家长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会给点“正面管教”的小建议,包括,如何聆听、如何启发式提问、如何开家庭会议……然后,过一阵子,他们会跟我说,“那个正面管教没有用!我还是把孩子带来给你,你跟他/她聊一聊!”(此处应有3个捂脸的表情)
从阅读《正面管教》、知道正面管教,再到实践正面管教,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正面管教的课堂里我真正察觉到了“正面管教没有用”的情景,也知道了如何去缩短那段距离!因为“知识的内化”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课堂里情景剧里的呈现、丛林的体验都是一种近距离的体验,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那个做得不够好的自己;让我们察觉如果心中的担心和焦虑没有放下,对孩子还无法做到真正的坦诚,那么就算满腹鸡汤,却依然做不好那个好父母!有了这样的察觉才能更好地去了解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才能做到管教中有“术”也有“道”。
正面管教的讲师培训课,我来了!因为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和对待!因为父母们值得被告知一种方式将自己的爱温和地表达!因为管教本应当是几代人之间爱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