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张大光是因为他应邀在中山图书馆演讲,报告厅有500多个座位,但还是一票难求。这位来自台湾的说故事大王,37岁离开职场创办故事屋,一干就是12年。他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的,据主办方讲他2016年下半年一天的空挡都没有,一天都没有!看他在台上挥洒自如的表演故事,很难想象他原本是在唱片公司主管销售和市场工作的副总经理,更想不到他在大学读的是物理系。
听过他的讲座,再读完他这本《喂故事长大的孩子》,书还是很好的,但相比之下,我觉得如果有机会大家务必要去现场听他的演讲,因为现场的气氛太有感染力了!看文字可能会让人有点老生常谈的感觉。可当他把故事讲给你听的时候,那就好像施了魔法,不要说是小孩子,就连大人也会被深深吸引住。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也许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张大光喜欢用实际的事例来演绎他的观点,所以,书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大多是他自己这些年各种亲身经历的碎碎念。他会非常用心观察,尤其是会从孩子们的角度来审视成人的做法,所以很快就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方面。比如,他会发现年幼的孩子因为比较需要大人的照顾,所以在故事会活动的座位安排上不能只顾及到他们个子比较小就把他们放到前排的中间。否则会很容易出现种种状况,所以两侧是比较合适的。又比如,他会注意到义工手拿着绘本讲故事,后排的孩子因为想看到书上的内容不断凑近,结果干扰到前排,所以要用投影或干脆就不要拿着书讲。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细节,说明他非常懂得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然后他直接就在这上面下功夫,不必再去探寻什么理论。
在我曾推荐过的《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一书中有段话:
教授阅读的教师们有责任帮助儿童参与这出阅读大戏,帮助他们成为剧作家(改写文本),导演(诠释文本),演员(演绎文本),观众(积极地接受文本并予以响应),甚至剧评(对文本做评论、解释与专题研讨)。
当我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张大光讲故事的场面。这段话里的每一点,他都做得淋漓尽致。所以,如果问他讲故事的方式有什么特点,我想这段话就是非常好的概括。我不确定他是否在教学理论方面下功夫研究过,因为他鲜少提及这些,偶尔提及也是调侃居多。他的逻辑很简单,孩子们喜欢就是对的。
张大光的故事屋主要面向的是3-6岁的小朋友,所以,他选的书大多是绘本。在绘本的选择上,张大光尤其重视绘本中图片是否足以呈现整个故事。因为他发现:在大人们拿着绘本读上面的文字的时候,孩子们的目光其实是在图片上。如果大人们把目光也放到图片上,只是把文字作为辅助,那么就容易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大人们要用孩子的眼光去挑选绘本,这样就能过滤掉那些不合适的绘本(并非这些绘本不优秀,而是暂时不适合孩子的年龄)。
讲故事的时候,张大光认为大可不必照着文字读,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当时的情景加以发挥,有无道具都可以,表情声音是否到位都没关系,重点是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投入到故事中去,无须去深究故事背后的意义,更不要借机说教,把故事讲好就已足够。
如果我们多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每天哪怕只花十来分钟的时间,陪孩子读故事,玩故事。加以留心观察,父母就会更懂孩子,而孩子也会更懂父母。所谓的教育原本就应该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张大光的魔法秘诀其实就是“用心”二字。
只要家长肯用心,孩子必定会爱上阅读。孩子喜爱阅读的好处自不待言,而更重要的,我认为是爸爸妈妈讲故事的这些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忆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生根,会一直陪伴着他,给他勇气,给他力量,让他懂得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
- 欢迎关注系列文集:《如何提高孩子读写能力》
- 欢迎关注系列文集:《语文同步说文解字》
- 欢迎关注系列文集:《STEM Kids 少年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