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导演生来就是大师级的,总能高屋建瓴,比如像王家卫,李安。有些导演更关注当下,不求明垂青史,但求对得起良心,冯小刚、陈可辛就属于这一类。
陈可辛自从去年一部《中国合伙人》,更令人佩服他对中国当今社会的观察与关注。
古今中外,人们总在争执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不过无论哪套体系里,在拐卖孩子这件事情上,善和正义永远站在丢失孩子的父母这一方,导致骨肉分离的人贩子永远该严惩。
电影里几个细节,很点赞导演的处理。
第一个,当生父(黄渤)走失儿子到派出所报案,看到那群因闹事被抓的小混混,他怒火中烧,很以为他会上前揍他们一顿。导演也拍出了这种意图。因为就是这群人在网吧里捣乱,他才疏于照顾儿子,导致走失。但他未让生父执行,这个处理很好。没有将受伤转化为仇恨,无故迁怒,甚至暴力。
第二个,养母(赵薇)看到站在街头的鹏鹏奋不顾身冲去抱他,思儿之情,母爱爆棚,却没有想到遭到了众位丢失孩子家长愤恨暴打。这里应该是全片的最高潮,失子之痛以群愤发泄,而被打方正是也源于失子之痛才出现,招至被打。
失子之痛对失子之痛,到底哪个更痛!?
养母从最开始“孩子是老公捡来的”,自己颇觉无辜,终于体会到自己所作所为给别人带来的伤痛。这个领悟导致她任凭痛打,没有起身,一直跪在地上祈求众人原谅。这时候看着自己养母被众人暴打,鹏鹏缩在妈妈怀里一动不动,眼神惊恐。善与恶,对与错,在他头脑中尚未形成概念。他的心中恐怕只有害怕与迷惑不解。镜头的停留,让观众明白,眼前的一切肯定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还有一个宛如心灵治愈片里的细节,阳光明媚的操场上,鹏鹏和妹妹吉芳并坐在福利院大树下聊天,那情景多像两个大人在聊天啊。旁边的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跳去,他们的世界却静静的,他们的心其实不宁静,早就渗入大人们的纷争,少了儿童纯真无邪的美好。那一刻,我们都明白,拐卖最终伤害最大的是无辜的孩子们。
电影没有着力描述人贩子如何作案,那是在宣恶。它只是在讲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如何痛苦,如何团结,如何大海捞针般寻找。甚至连人贩子的老婆也是受害者,被划分到善的一边。
如果单纯表现对人贩子的谴责,对丢失孩子父母的同情,其实一部纪录片就可以做到了。电影却在用足够的艺术张力,在虚与实中,对人性做更深刻的挖掘。虽然电影末尾声明了故事大部分线索都是源自真实故事,还是可以看到编剧、导演和演员倾注的心血,加强戏剧性,加多细节,让表演深入人心。他们对待孩子的问题,无一例外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
大部分看这部电影的人都哭了。其实并未觉得导演刻意渲染,只是故事本身泪点就太多。它宛如一剂黄连,味苦却并非为苦而来。
能哭是好事,那是善心在作怪。它们理应当被唤醒。应该庆幸自己还能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