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九月份开学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处于阅读状态。
早上五点起床读一个小时书,七点到图书馆,整个上午都处于阅读状态。如果下午没有课程,继续阅读。
每隔一段时间休息时,我会从座位上站起来,从靠近身边最近的书架上抽一本阅读难度不是很大的书阅读。
这对于我而言,就是休息。
清晨起来,我一般会读一些工具类、认知类的书籍,让自己的思维得以发散,进入一天的生活状态。
上午到图书馆,会选择读专业理论书籍。因为早上精力比较充沛、专注力比较集中,利用这段黄金时间读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籍。
休息时,读一些散文或者服饰搭配等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书籍。
下午还有时间,会继续阅读专业理论书籍。
如果一天都有课,那书包里也一定会带着一本书。哪怕不读,下课时随手翻翻目录都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我喜欢每一天这样的阅读状态。比起大班级的集体上课,更愿意自己静下心去阅读,再将这个过程中的感悟与疑问一对一的和导师进行交流。
现在,每一天的规划都是当初对自己研究生生涯的期许,我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对自己的承诺。
2.
前几天拿当当网快递时,听见一名学生说,这一年光买书就买了将近两千。
我看看自己当当网的账户,仅仅三个多月,我已经花费了将近1400元。加上从专科到本科,特别是近三年买的书,这些使我成为了当当网的钻石会员。
每个月我都会给自己买好几百块钱的书,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去拿当当网的快递。那种书抱在怀里的实实在在的满足感,是什么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当当网的购物车每个星期都会被我添加新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每天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并觉得对自己有用的。
现在我的生活费除了在学校的一日三餐,剩下大部分都用在买书上,很少一个人去外面吃饭,几乎不逛街,不刷淘宝。
购买的书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书籍。因为比较难懂,所以阅读时会随手做笔记,再根据需要时不时拿出来翻阅;一部分是认知类、工具类的书籍,有的书阅读完会被裁剪,做读书笔记。
以前在专科本科,我更多偏向于购买小说散文,但现在这类书籍一般会在图书馆借阅或者在kindle阅读器上购买电子版的。
买书是我目前可以承受的对自己的投资,也是最划算的投资方式。
3.
我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至今还记得在一个梅雨季节,门外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天空被乌云压得暗黑,我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孜孜不倦地看书,被保尔·柯察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却依旧顽强生活的意志所震撼。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除了课本,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书籍。
后来到高中,一直没有这样很痛快的、无目的性的阅读经历,一直都是为应付考试而看作文素材。
直到上大学之后,才慢慢可以随心所欲看一些喜欢的书籍。这个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步步琢磨出来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专科到本科,是泛读;本科那两年,开始有意识地精读;直到现在大部分书都是精读。几乎每读一本都会做详细的笔记,甚至有的做笔记时间比读书花费的时间长。
我在读书中,一步步找到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4.
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在一步步读懂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活成期待中的自己。
(1)读书,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
通过阅读,了解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固定的一种生活模式,你可以选择朝九晚五的传统生活,也可以挑战浪迹天涯的自由状态。
你还会看到,即使这个世界有人生活在泥淖中,依旧没有失去仰望星空的追求。
原来平凡大众,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
在阅读中,我们透过别人的生活,观照自己的生活;通过他人的人生,看见自己生命的无限可能。
(2)读书,能够不断完善我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
今早读书时,我还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体会:
在这个信息社会,圈层之间的阻断越来越大,个体被群聚为流量,流量会转化为经济资本。很多人参加品牌训练营,线下签售会或者加入某个学院,更多是寻求人脉之间的互换,个体被典当为商品。
那贫困家庭的孩子如何打破这种由经济资本建立起来的围栏?
再结合最近比较火的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的故事,我给出了这样的想法:
首先,你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独特且唯一的个体。
其次,你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时代环境等,都是在这个世界上证明你唯一且独特的象征,是不可复制的。
再次,利用自己以上的独特背景,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
在这里,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核心是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深度。
处在信息化社会,只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我们很容易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如何利用整合创造性转化这些资源,才是最根本的,而这些体现的正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每一门知识必定有它的源头,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最终依赖的是扎根于土壤的树根,那是一棵树木生命的源泉。
而知识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尝试不断摸索知识的源头,找出最本质的思维体系,吸收消化,不断突破自我现有的认知水平。
(3)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每当我觉得日子有点无聊乏味,对身边的人、事、物都不是很敏感时,我会选择看一些散文类、摄影类、服饰搭配类的书籍。
一方面,通过阅读一篇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可以增强对美的感知度;另一方面,摄影服饰类的书籍可以提高审美修养,学会一些穿搭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穿衣风格。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美的感知力,审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外表展现出来的。
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糟糕的外表去发现你内在的美。
所以,一个得体的外表也是内在美的体现。
5.
读书时,我很喜欢书捧在手里,笔触划在纸上的感觉,很踏实很安心。它们也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在这里,还想分享几个关于读书的技巧。
(1)适当阅读一些经典书籍
所谓经典,我自己的定义是,除了有一定的权威认可度;其次,对于你而言阅读还稍稍有点难度。
如果,我们一味地阅读自己可以读懂的书;思维能力是不会得到多大的提升。
读一些经典且有点阅读难度的书籍,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
当你真正耐着性子读完了这些书,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事物的认知深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2)读书之前,一定要专门花时间选书
可供阅读的书太多,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程度地吸收书中的精华,那么就需要好好选书。
阅读完一本书少则需要花费3-4个小时,多则一个月甚至一年。
所以,比起随便读一本书,不如在读书之前先有针对性地选一些经典书籍。
(3)抱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
任何一本书都会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形态。所以,要学会带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去阅读。
这样一本书读完,你的感触会更深,思维的发散程度会更加充分。
其实,我们读书,就是在读自己,读出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