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这套书被我买回来已经有月余了,在元宵节之前,我只看了第一章就把它扔回书架上继续接灰去了。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前,我连续看了好几本东野圭吾的书,早就习惯了他细腻舒缓的行文风格,乍然换成《长安》这样快节奏,充满了动作场景,紧张到让人连喘息的空当都没有的书籍,一时之间自然是难以适应。
之所以又把它拿出来继续啃,完全是因为书荒,又不知该买什么,所以只好硬着头皮接着往下看。这一看不打紧,原本感觉十分晦涩紧张的书,竟完完全全地把我给吸引住了。马伯庸用他的文字给读者建造了一座迷宫,这个迷宫内烟雾迷蒙,遍地陷阱,稍有不慎便会被无边黑暗吞噬,即便侥幸逃过了这些,一转身却又发现更可怕的权利角逐正在对你虎视眈眈。书中主角张小敬面对的便是这样外患未除,内忧又至的绝境。可他硬是在这样的绝境内找到了一缕又一缕的希望,为全长安的百姓点燃了一丝生的光明。
到此刻为止,我只看了这套书的上册。从豆瓣评分可以看出,大部分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都很高,我想原因不仅仅是作者巧妙布局所创造的情节。看一本小说,故事情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情节之外呢?那个引领着故事走向,吸引着所有目光的人,他自身的魅力恐怕也是重中之重吧?《长安》一书中的主角张小敬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的独特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矛盾的表现。想象一下,一个即将赴死的囚犯,满怀着对朝廷的怨愤,冷漠地无视那来自权位的威逼利诱,讽刺的态度就差明说了——老子管你们谁坐天下呢!这样的一个人,却肯豁出性命去拯救全长安的平民百姓,丝毫不考虑自己的退路,相比起遍地都是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这难道不更令你为之动容吗?
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小敬和姚汝能的一段对话——“倘若你身在一条木船之上,满是旅人,正值风浪滔天,须杀一无辜之人以祭河神,否则一船皆沉。你会杀吗”,面对这样的锥心之问,张小敬却自问自答“杀”。到这里的时候,我一度有些读不下去了,不是因为书中沉重的氛围,而是有些恨作者,恨他怎么能如此狠心对待张小敬,要张小敬以一己之力挽救长安就罢了,要他豁出性命不计个人生死也罢了,可作者怎么能把这么沉重的枷锁绑在他的心上!他也只是一个人啊!但马伯庸就是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也许身为一个作者就该有这样的觉悟,当你无法对自己的主人公残忍,就不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文字鬼才”的名号不是白叫的,这一点马伯庸向我这个小读者充分的证明了。其实在这套书之前,我并没有认真读过他的作品,十分出名的《古董局中局》也只是略略翻了两页而已。所以,真正令我认识到马伯庸文字魅力的,还是《长安》这套书。相比日系悬疑推理暗示的阴暗人性和阴郁风格,马伯庸把这些都大而化之、堂而皇之地拿到了明面上,这样做在更显大气之外,又多了几分磅礴的气势,瞬间令作品上升了好多层次。作者的文字功底和精巧构思以及魅力非凡的主角形象成就了《长安十二时辰》,而作为一心向往文学写作的我,希望能够从中发现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