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讲求的是效率。然而,同时也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生产力相比父辈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却还是没有过上更为清闲的生活?
这就涉及到了今天这篇文章要谈的“加速”。加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并不意味着加速会为人解决更多问题。
现代性就是时间的加速
在过去,不同城的人想要交流需要通过书信,现在人们可以在手机上马上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比起过去被拉近了,有时候反而是拉远了。
对于时间来说也是如此,随着技术、科技和社会的升级,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不必再为一件过去很麻烦的事情跑上跑下,可为什么人类还是会忙于工作、忙于家庭或忙于其他的地方?
人们总会感觉到,自己所在的时代仿佛是“四分五裂的”,因而当观察者用批判的目光看待他所处的时代时,几乎无可避免地会认定他的时代具有“危机时代”的症状
时间结构的加速
在高度现代性的功能各异的社会中,最终伴随着开放式未来的线性的时间意识占据优势:历史的发展不再是奔向某个特定的目标,它的出口是不确定的
显然,人们一边憧憬着新世纪未来的无限变幻,一边又对这种不确定性感到恐惧。在过去,很多人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说出国,最远的地方可能只到达过自己家乡邻近的县城。一个家庭放羊,下一代继续放羊。
如果一个企业家休假时外出体验放羊,他脑子中可能想着工作和投资。而放羊的人脑中只有放羊。
现在不同了,现代社会给了人们更多选择,职业上的选择也是如此。宏观上,人类的发展也不再有明确的、可以看得到的目标。没有人敢轻易断言人类的未来。
在畅想未来的同时,人们也会感到厌倦和无聊。
对于现代生活没有大事件发生的无聊的抱怨,“厌倦”正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大事件比如战争,在当今社会最多上升到局部冲突,如果大国之间挑起核战争,世界毁灭。
在大和平的背景之下,人们会感到厌倦。很少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于是一部分人开始炒房。这在战争时期是不可能的,但在大和平年代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手段。
阿尔海特和吉登斯对于个体时间的理解
从行为者的角度,阿尔海特和吉登斯把个体的时间划分为三类
日常时间
人们每天几点起床、吃饭、上班上学、休息、游玩等。
生命时间
我要如何度过我的一生?我上学要上多久,是读完硕士还是读完博士?我想工作多少年?什么时候退休?
个体所处的时代
这是个体所不能决定的,个体生下来直到死去都会处在一个时代,少有人能见证两个全新的时代(因为加速的关系,高龄老人会发现他们小时候和现在天差地别)。
查尔斯 泰勒:在个体的生活故事中所发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了一起,往往是以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框架故事”或一个被传诵的“世界故事”为背景的
加速的害处
在社会的某个领域的加速,只有当它所带来的相应的速度提高在结构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交界处能够没有摩擦损耗地“转换”过去,才可能是社会可以忍受的
以上这段引用的话其实不难理解,比如社会结构得到加速。以前中国的学校的书籍是有限的,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学校获得了更多的书籍。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料。
但同时,由于学生要学习更多的课程,背上更大的学习压力,看更多的书,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到劳累、感到厌烦。从结果看来,学生非但没有学到更多知识,反而减弱了自己的学习动力。
但老师和家长不这么认为,他们可能认为在现代社会好不容易学生有了这么多学习资料,可为什么不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
于是,学生有了更长的学习时间,他们牺牲越来越多的休息时间和假期。学着越来越多的知识。
这就是加速的一个害处例子。学生因为社会文化的加速,需要面临更难的考试,学习繁重的知识。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你可以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通过短视频或者中视频。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会失去原本2小时中种种精彩的细节,而这些细节都是一部好电影导演花费很多心思的。
还有,教育家和各类社会人士就不要去教大家了,可能你今年教的、提倡的东西,到了明年就因为加速变得不管用了。
相关材料
《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第一章 导论
一小时心理学是一个专注于心理学科普的平台,引领你用美国高校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重新了解心理学这门学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学的知识,那就马上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