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涵妈,坐标帝都,文科硕士,西城妈妈,就职于某世界五百强央企,家有两宝,女儿九岁,儿子一岁。
这里有具体可操作的家庭英语启蒙经验和育儿心得,欢迎关注来和我一起抱团鸡娃吧。
马上要开学,相信老母亲们又可以欢呼雀跃了,不管放假之初制订计划如何雄心勃勃,也不必管计划执行得怎么样,PLAN是不是掉了一个P,只剩下一个LAN,这几天应该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没写完的校内作业可着劲的写,没完成的游玩计划可以尽兴安排上。
至于没完成的学习任务只能不了了之,哪个假期不是这样呢?当妈的总是高估了自己的督学能力和孩子的自觉水平,好在离神兽们归笼指日可待。
假期已然成了过去式,那就畅想一下新学期吧,谁让咱们就爱计划、不重视执行!周末和节假日的学科类课外班都停了,空出了大把的时间,学什么,怎么学呢?
01
重视校内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说真话,之前我不太重视校内,连配套校内的练习册都没买过,结果孩子总是失分在基础的字词上。数学更是得抓计算,说到底必要的练习还得做,务必把校内知识放在第一位,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至于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小升初的标准,某些初中校选孩子,要求五下六上语数英三门的总分在295以上。
此处推荐一个国家级免费公益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数英史地生物化各科都有,我大概看了一下,一堂课20分钟左右,时间正合适,太长了孩子容易走神,全是由海淀的名校名师主讲,看来国家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决心足够坚定,这可是实打实的教育公平,全国各地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北京海淀的教育资源。
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培优补差,都能用上,有了这免费的宝藏平台,需要花钱才能用的天天练、洋葱数学等APP大概率不用考虑了。
02
海量阅读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和推广专家吉姆·崔利斯在其著作《朗读手册》里指岀,
阅读究竟能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好处,一切都可归纳为一个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你读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的越多。
你读的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少了课外班的时间怎么安排,还是阅读吧,多带娃去图书馆、书店转转,呆上大半天,总能找到他们喜欢的书。有没有发现,在书店、图书馆人人读书、处处被书香环绕的氛围下,孩子读书的效率更高,也更专注。
学者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其实我们也不用拘泥孩子读哪个类型的书,是不是学校的推荐书目,读的是不是经典,只要爱读、肯读即可,对孩子的限制太多往往抹杀他们的阅读热情。
03
英语保温
不可否认,国家的双减政策在给英语热降温,北京今年就没有举办一场剑桥五级英语考试,上海取消小学阶段英语期末考试,那学前的孩子还要不要学英语?个人看法是有必要学。
理由是三条:一是中高考还要考英语,提早搞定英语,减轻初高中的学习压力;二是孩子年纪小,学英语更有优势,学语言要趁早,三是英语是个工具,技多不压身,当前学习资源丰富,儿歌、原版绘本、动画片应有尽有,完全可以家长在家指导英语启蒙,用轻松愉悦的方式学好英语。
关于家庭英语启蒙过程,可翻看之前的历史文章,写了很多篇。
想当年我考四、六级颇费一番心思,六级还考了两次,考研更是把80%的时间精力放在了英语上,那是一段痛苦的、备受煎熬的过程,终于我娃不用重走老母亲苦哈哈的英语学习之路,原版娃就是这样任性,人家学英语是乐在其中。
去年考过了PET之后,我一直想给孩子正式报班,系统练练写作、学学语法,娃也很争气的通过了某机构CAE课程的入学测试,却因疫情原因一直没有线下课程,而我们又不想上线上,报班学的想法就一直搁浅。考后大半年来就靠听听英文小说、China Dairy来保温。
强推后者,喜马拉雅APP上免费听,既练了英语听力,又听了新闻了解时事,一举两得。
04
艺体适度
艺术和体育想培养成孩子的特长,说真的,比抓学习都难,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更是多得多。我们琵琶已经学了三年,可以说是除阅读外时间投入排第二的项目,几乎每天练四、五十分钟,那又怎么样呢,依然是半瓶醋的水平。
国家双减政策出来之前,我曾无数次的设想过,如果把几年练琴的时间换算成奥数,此时娃是不是也成了一枚牛娃了呢?当然了结果未可知。
我身边有一个孩子开学后要升入三年级的妈妈,近日正四处打探准备让娃新学一门乐器,理由是周末不让上课了,时间不能浪费了,那就学乐器吧。
学一种乐器修身养性,培养个终身的兴趣爱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挺骨感。首先是好老师可遇而不可求,最好是既有专业水平又品德好,对学生有耐心和爱心,其次是乐器几乎是三分靠学,七分靠练,考验家长和孩子的毅力,需要长期的时间投入。最后是费用不菲呀,在北京,像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每小时起步价在500元左右,还得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报名费、置办演岀服、乐器本身的费用等等。
所以学琴几年给我现在的感受是,艺术这条路真不是普通家庭适合走的道路,入坑须慬慎。至少艺体在我家看来投入产出比并不高。经过几年的积累,孩子对琵琶有了一定的兴趣,不轻言放弃;对乒乓球、游泳项目却始终没有多大的兴趣,也没有运动上的天赋,全靠老母亲强撑,效果并不好。
05
增加实践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之前周末被课外班占满,这下好了,国家的双减政策岀台,多出了空闲时间,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
虽说现在是疫情期间,还是可以多挖掘周边资源,北京有众多国字头的博物馆,周末走起吧。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小众场馆,一周去一个地方,半年不会重样。
这些博物馆大多是免费参观,不过要提前在其公众号上预约。除了参观外,好多场馆还有互动活动、专题讲座,可以经常关注官微给孩子报名参加。
上个周末带娃去了上述博物馆中的一个,你们能猜到这是哪个博物馆吗?有室内展览,还有室外景观,免费参观,还能免费停车!很适合溜娃,上午天气凉快时逛室外,等快中午天热起来就去室内参观。
我们处在一个学习资源井喷的时代,不缺资源,缺的往往是孩子对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多带孩子去博物馆,满足好奇心、激发他对某门学科的兴趣,从而自发的寻找相关资源主动学习。
孩子多数时间在学校里,容易与社会脱节,我们不能培养“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要想方设法带他们走岀校园、走岀家门,扩大眼界,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人间百态、世俗冷暖。眼界宽了、思维会发散、格局也就大了。
孩子之前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会反哺到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又会激发孩子今后的学习兴趣,二者相得益彰。
新学期,你将如何安排双减后的学习生活?欢迎留言区里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