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小区里听到三轮车行驶的声音,那么紧随其后的,必定是一位老年壮士高亢的呼喊:卖面了……屯留面……
无论正在做什么,我都会爬在窗户上看两眼:有时候他边喊边逗留,回应他的只有空气中漂浮的灰尘;有时候会有家庭主妇从楼上探出头来——给我家送一袋……老人也不熄火,双手抱着面往背上一扛,迈着矫健步伐就去了。
仿佛只有他,不时的呼喊着,来兜售自己的商品。这种叫卖的声音,已经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光倒退二十年,尤其在农村,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几乎日日都在耳边萦绕。
睡意朦胧的清晨,还待与周公深谈。隔着两条街,那骑着自行车卖菜的吆喝声,带着穿墙过路的力度,敲碎昏沉的梦境:卖~茄子、北瓜、洋柿子(西红柿)、大辣椒(青椒)来……根据菜品的不同,叫卖的语调起伏也不同,他们会自己调整菜名顺序,喊起来更响亮,好像这一喊,那些菜就水灵灵地摆在人面前了。譬如:
卖~蒜苗胡芹茄子洋柿子的来!
卖~山药蛋北瓜大白菜来!
……
我们屯留人,习惯性在有些话尾加个来,就好像古人好用也字一样。
我还赖开在床上听他们以咏三叹的抒情小调时,就听见大门吱呀作响,紧接着我妈洪亮的女高音就响起来:哎,卖菜的,这里买点山药蛋!当然,根据不同需要,我妈叫喊的声调,也是偶有变化的。如果菜很新鲜,她会满心欢喜,呀,这个洋柿子不歪,红艳艳,光念念,给我多秤点;若是不合心意:你这个胡芹有点老了,随便抓两根吧!
……
偶尔,我也会套上衣服,披头散发的出来。早晨的阳光,亲切大方的洒遍每个角落,屋顶的蓝天,格外的清新美好。看着妈妈买菜的时候,耳朵尖的会听到四面八方的,卖麻糖的,卖瓜果的,然后垫着脚尖,看着他们何时出现。
夏天里最爱卖西瓜的。他们通常赶一辆车,卖瓜人头戴草帽,手拿细鞭,坐在车前一脚,不时扬起手中鞭子去赶拉车的牲口。他们吆喝的内容是:换……西瓜来!
是的,换。记得幼时,周遭人家,很少用钱卖西瓜,都是拿粮食去换,最常用的是玉米。
卖西瓜的把车拴在门口都大槐树下。院里的孩子都出来,这个摸摸西瓜皮,那个轻轻敲两下,耳朵里听着大人们与卖家你来我往的讲价。待到说定,这边选了西瓜,那边秤了玉米,孩子们便喜笑颜开,蹦跳着跟在家人屁股后面,回家吃瓜!
现在,村里超市就有两三家,生活上的需要,不需要再等叫卖声,走几步就能解决了。而村里的孩子,糖块水果,家中长备,也不会眼巴巴等着谁来卖了。
于是,哪些抒情的咏叹调,便很难再听到了。每次这位屯留的老人来卖面,那熟悉的乡音,熟悉的语调,都会唤醒记忆深处的那些叫卖声!
可惜,很难再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