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
笑谈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
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
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台
当新欢笑着旧爱
当记忆飘落尘埃
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
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
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与艾米丽嘉的《醒来》邂逅,源于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观摩课《桃花心木》。犹记得当初在讲解种树人的种种无常时,王老师便巧妙地融禅入文,讲解人生的无常。在偌大的体育馆,这空灵的梵唱,若莲灯一盏,宁静而清丽,闪着淡定而奇异的光芒,这光芒不刺眼,不令人生畏,有一股静默却不忍忽视的力量,聚焦你所有的注意力,为迷失在时光阑珊处的灵魂指点迷津。几千人的会场都安静了,唯有带着体温的空气在轻轻流动,唯有淡淡的呼吸声。《醒来》如佛语掸子,轻轻掸落时光的烟尘,一切皆空,心自清明。
生死不过呼吸间,迷与悟不过一念之差,爱与恨,皆无常,或许是弹指之间,或许是个漫长的岁月……执念与放下,了悟之间。历经沧海桑田,尝遍人生冷暖,从清醒走向迷惘,从迷惘回复清醒,人生总是无常的醒来。当你的心简单、干净,不再繁华,也不再荒芜的时候,它已经风骨铮铮地足够强大,强大到有足够的位置以留白,用以填充淡泊从容炼就气度与格局。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了悟的过程。行走在纷扰的红尘阡陌上,有谁能免于迷惘呢?成败得失,情欲纷争,有几人能躲得过,能安之以退?古代宫廷的争名夺利,当今社会的勾心斗角,有几人能抛却名利安居一隅?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悠然自得于乡最野之间,洋洋洒洒地留下众多千古流传的佳作。当从官场抽身而退那刻,他便清醒了,认知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遵循自己的心性去活。这与他追求质性自然,任性洒脱的清旷处世风格俨然一致。
最是那一绺情丝“剪不断,理还乱”迷惘与怨恨,如细菌般滋生。当年的浪漫诗人徐志摩,恋上林徽因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致于竟冰冷得没有任何温度地逼夫人林幼仪打胎与其离婚,以期与林共剪西窗烛,这是何等的自私!而才女林徽因却在这刻醒来了,她或许是因为看到徐冷酷的一面,或许是因为她懂得徐恋上的只是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完美女神形象,而自己,只不过是他把这女神形象寓意于身的一个躯壳。于是,林徽因冷静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安暖归宿;而徐却依然执迷不悟,后来执意娶了陆小曼,漂泊的心在情感天地仍然找不到温暖的港湾。直到飞机失事,一代英灵逝去,终究没有剪断对于林的情丝,没有走出迷惘,没有从尘梦醒来。
如今,空灵渺远的《醒来》依然若幽兰般清明俗世心境,然一代名师王崧舟却辞职了。当初加冕于他身上的各种光环定然也会淡出小教界,于世人眼里,这是匪夷所思的;想必于他,却就是无常地醒来,了悟了吧。做自己心生喜欢的工作,在世道的修为里,邂逅了另一个自己,可谓明心见性了。
很多时候,一阙词,一首歌,一张旧照,一段墨香,都排山倒海般地牵扯着岁月角落里封存的情愫,目光里安静的情怀,也因而不安地蠢蠢欲动。那些温软岁月里曾经的执念或放下,全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微酸疼痛,撕扯着你的灵魂;饱受穿肠过之痛的淬炼之后,亦会在月朗风清之夜,诗意散淡雨天,在烟火生活的闲散里,幡然醒悟:其实所有的执念都源于心生的如影随形的迷惘,困扰一生。走出迷惘的樊笼,剪断杂念,读懂一切无常皆有常的时候,心便清透若水,澄明如镜;再回首,可以淡然一语,冷静一笑置之。人一旦走出迷惘,便会变得强大起来,精神是饱满而明亮的,和着岁月平凡日子里安暖的懂得。格局与气度的提升却并不咄咄逼人,修为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在寻常的琐事中找到小喜,安之若素。
走过迷惘走过清醒,经历过失败收获过成功,享受过幸福忍受过苦痛,追求完美却总有点遗憾的才是人生,最为真实的最为丰润的人生。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沉积生命的内蕴,润泽生命的底色,让最为朴实的灵魂,在俗世的烟尘里,变得厚重,丰盈,闪着不屈的光芒,但决不是锋芒。
岁月无言,却会让你渐渐地收束自己的锋芒,变得静敛,变得大度,修为一种大气的格局。当记忆飘落尘埃,当流殇湮没长河,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你若懂得,用最为简淡的色彩去给心灵补白。人生便是无常地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