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读书,读到《我们的孩子》这一书。指出美国社会的孩子在一出生就面临着四个机会不平等的因素。想想也十分在理,而我们目前也存在着这样的趋势。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就此事做出自己的评论:
罗伯特·帕特南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和社会学者之一,他在最近的新书《我们的孩子》中指出,最主要给孩子造成机会不平等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结构、父母、学校条件、邻里社区这四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
上层家庭(指受过大学教育、经济收入在前三分之一的上层阶级家庭),出现了一种“新传统”婚姻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夫妻双方都外出工作,等到事业走上正轨,才开始考虑生孩子的问题;
这样,孩子 一出生就有了富裕和稳定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为生活所迫、为衣食操劳的父母;孩子有机会获得很好的教育和富养,有更好的眼界,从父母双亲那里也学会了平等、尊重、努力、上进;
下层家庭(仅受过高中教育,经济收入落在后三分之一的下层家庭),出现的是“一种新的、更杂乱多变的家庭模式”。有的社会学家称之为“脆弱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性伴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短暂,孩子的养育也逐渐同婚姻脱钩,孩子的父母可能根本没结过婚,即使处在婚姻关系,这种婚姻也很脆弱。
在这样家庭出生的孩子 ,父母往往收入水平较低,每日为衣食奔波,大多数父母无法有充足的时间照料和教育孩子 。而不稳定的经验和婚姻关系,也会造成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缺乏。
更重要的是家庭结构也影响了到父母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这是机会不平等的起点。
帕特南引用最新的神经学研究说,婴儿的大脑天生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因此,家庭成长环境从一开始就影响到孩子的大脑组织发育。尤其是在”非认知性技艺“,比如勇敢、乐观、责任心、自控力等方面。
二、父母:
“高知父母致力于培养自主、独立、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下一代,要让孩子自尊自强,有能力做出积极向上的选择;
“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往往把目光投向纪律和服从,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家长定下的各种规矩”。
上层家庭在培养孩子上采用的是“推进式策略”,父母会鼓励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发潜能;
穷人家培养孩子的策略却是防备式的策略,也就是以保护孩子安全为首要考量。
两类父母在对孩子的时间投入上也表现出很大差异。最典型的就是“睡前故事时间”和“共进晚餐时间”。
因此,出生在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两种成长红利,更多的金钱和投资,更多的时间投资。
而下层家庭的孩子承受的是两种成长的困境,父母没有多余的钱为小孩的教育进行投资,也没有时间陪孩子。
这是在教育资源的投资和时间陪伴方面两类父母给孩子造成的不平等的因素。
三、学校之间:
其实穷人学校和富人学校之间的分化,并不是因为公共资源分配的偏差。
政府对所有公立学校的资源投入差别并不大。也就是说,差学校之所以差,不是因为穷。
而是因为:学生群体从校外带入学校内的资源和习气。
——换句话说,“你的同学是谁,你和哪些人一起上学,这是大问题。“
真正的差距发生在学校之外。
上层家庭的孩子会把家庭对学校的鼓励和资源带入学校;下层家庭的孩子会把麻烦和挑战带入学校。
好学校存在着同辈压力,学生们互相竞争以取得更好成绩;坏学校的氛围让学生并不在乎学习。
四、邻里社区
邻里社区就是社会关系网。而富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协助孩子们的成长。而上层家庭和下层家庭的孩子们在不同的社区中,享受到的社区资源、邻里资源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 们从小邻居不一样,玩伴不一样,所接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也不一样,这也是造成孩子出生在哪个社区、在哪个环境下成长,造成的不平等的因素。
五、我的评论
上述,虽然是对美国社会的研究和分析。而我觉得,这也恰恰可以映射现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某些方面。
比如天价的学区房,正是这四方面不平等因素的的缩影。
买得起天价学区房的家庭,收入必然不低。家庭结构和父母双亲的智商、情商也必定不差。
而有了钱和有了时间,不再为衣食住行奔波的父母,必然就会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孩子。
而好的学校(学区)自然通过财富这个硬通货筛选了一批精英父母和他们的子女。
能够有资格进入天价的学区,所在的邻里社区一定是富裕的社区环境。就是说,你的孩子就是在富人区精英家庭成长起来的。
所以,造成孩子出生后的不平等因素,其实是家庭和家庭所处的环境、以及构成这个家庭的人员即孩子的父母。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们出生就要拼爹拼妈了。爹妈能给孩子什么样的家庭结构、父母资源、时间、给孩子上什么学区、让孩子住在什么地方,等等都决定了孩子的机会。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趋势。认清趋势,顺势而为会更省力!
所以,先别要求孩子做什么,想想自己先能做什么。
想想我们把孩子带到哪里去?
我们在哪个阶层,实际上就决定了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
未来的路还很长,进化论就表明,适者生存。
为了孩子站在更高的起点,请先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