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正在蹒跚学步
所以免不了撞到什么东西上
然后开始哇哇大哭
如果是一个忽略孩子感受的家长
会对被撞到的孩子说
——别哭了,没事儿的。
——你怎么不注意一点?
——不就是被撞了一下嘛,要坚强!
还好我是一个对感受敏感的家长
一般情况下
我会给球球共情的回应
——很疼是不是?
——走得好好的就撞倒了,好难过。
——哭一会儿是不是会好一点?
面对我这样的反应
球球哭一小会儿就没事了
每个人如果是被理解的
那么情绪就是被安抚过的
不再需要用更激烈的方式来表达
以求得关注和照顾
但是最近
我发现球球不满足于我的共情了
她一只手摸着自己被撞到的部位
另一只手拍打着撞她的物品
眼神里写着不满和愤怒
似乎等待着我做些什么
当我一脸懵逼的看着球球时
球球奶奶走过来了
他一看这样的情形
马上很有经验的问球球
——是谁撞的你?
球球马上指着桌子给奶奶看
奶奶驾轻就熟的走到桌子面前
举起手来狠狠拍打桌子,同时说着
——谁让你撞球球!
球球看着挨打的桌子
终于不哭了
这一幕如此熟悉
一下让我穿越到了自己的童年
只要我跌倒或者被撞
每当我因为疼而哭泣的时候
大人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
或者为了安抚我的情绪
就会打骂那些物品
似乎全是那些物品的错
我们是受害者
而那些物品是居心叵测的坏银
我们如此无辜
我们也如此无能
所以下一次
我们不需要发展出照顾自己的能力
更不需要注意环境来保护自己
因为我们没有错
也意味着我们对自己
是没有责任的
是外面的世界对我们有责任
它们下次注意就好了
更可怕的是
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有敌意的
这些物品是故意要撞我的
所以它们挨打也是理所应当
我收拾不了你
大人可以收拾你
反正就是强的可以欺负弱的
反正你就是故意的
同时
我们也不再关注自己的感受
我难不难过不要紧
反正你别开心就行了
你不是撞我了么
不能白撞
你也挨打了你也疼了
那我就爽了
所以我是否开心
取决于你是否开心
…….
如果不学心理学
我永远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也永远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
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无意识中
我们会传承早年的模式
并不加以判断的继续传递下去
因为那是我们最熟悉的为人处事的方式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认为
这个世界是善意的
我们是要关注自己感受的
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的
那么
这件事情可以这样回应
——你被撞了,很疼吧(共情感受)
——难过就哭一会儿吧,我抱着你(允许情感宣泄)
——桌子在那里没动,被撞了估计也有点意外吧(消除对抗)
——我们下次可以怎么做呢(引发思考,这个适合2岁以上孩子)
期待每个孩子
还有每个成年人
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太阳
无需凭借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