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买了一本书《拆出你的沟通力》,是帮主出的拆书帮系列图书第三部,里面有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关于提升说服能力,二是关于如何提升提问能力。当时我的阅读目的为了提升我的说服能力,而最终打动我的却是书中这样一段话。
“最核心的是提问,其他都等而次之。类似的观点你会在销售学、心理咨询、辅导技术或教练技术等领域的图书中看到:要把提问当做最核心的沟通。而在现实中,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提问是所有技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很多时候,沟通出了问题,人们反思时会说如果我说服力更强一点儿,表达更清晰一点儿,情绪控制再好一点儿……结果就会更好一些,而从不会想到问题可能出在——我不够注重提问。”
提问力是最核心的能力,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翻出来读一读,以至于这一页包括这一章都已经有了明显的破损,后来我不得不再买了一本书用来经常查阅和复习。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我发现我的确平时很少用到问话,通常习惯迅速的用陈述的句子说明一件事情或布置一件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我读到这一段时,我的工作正好发生了一个小事故。
前两天我向我的团队布置一件策划工作。我详详细细讲了我的设想,包括背景、现状、策略、规划和预期五个部分的内容,我都写在了小白板上。在我看来,这项工作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然而第二天,主管交上来的方案却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方案的提纲除了背景和现状,其他方面与我说的有很多的不一样。
当时我觉得可能是时间太紧,主管没有完全明白,于是我又重新讲了一遍我的设想,并让团队抓紧时间修改。令我吃惊的是,再次通过邮箱发过来的方案,仍然和我的设想有较大不同。我被深深的困惑了,是我没讲清还是主管没听懂?可是从现场情况看似乎也不象,他们甚至用手机拍下了我画在小白板上的提纲。
这时候,我又看一遍书中的那句话“很多时候,沟通出了问题,人们反思时会说如果我说服力更强一点儿,表达更清晰一点儿,情绪控制再好一点儿……而从不会想到问题可能出在——我不够注重提问”。
我不够注重提问吗?好象是的,我除了最后象征性问了一句“有没有什么困难?”,似乎没有任何提问。我是不是应该多问几个问题呢?即然帮主说各行各业都把提问当做核心能力,那么我就去网上查一查,看看有哪些提问是能够供我参考的。
我发现,在医药界医生会问“你感觉哪里不舒服?”;法律界执法人员会问“这里发生了什么?”;商业界人士会问“什么样的措施能让我们的利益最大化?”。于是,我设计好了我的问题,那就是“你们在做这个方案的过程中有哪些困惑?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提问时,他们没有说对我提纲的意见或建议,而是说“最大的困惑是,同时要融合两位领导设计的提纲,很难保持连贯性”。这让我大吃了一惊,我才知道原来我的主管领导萧某也同时安排了这件事,并也详细布置另一个提纲。我又问“你们怎么没有告诉我已经有一个提纲了呢”,他们很吃惊的说,我们以为你是知道的,因为萧某讲了,当你再细化布置这个事的时候,尽量结合起来就行了。所以我们都以为你们俩是沟通过的呢。
这件事情后来经过沟通得到了顺利的解决。而我却一直在后怕,如果我没有读到这本书,不去提问,而是本着“表达更清晰一点儿”的想法,在第二天又和主管再讲一遍思路的话,这个方案最终会演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大杂烩呢?
从那天起,我开始大量阅读各种有关提问的书籍,收集关于提问的知识,拆解关于提问的片段。也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组织了线上拆书,还是这一年,我第一次组织了线下分享,从而开始了石家庄分舵的筹备之旅,那本书的书名是《问》。
我的一位老领导,这两年给了我一个评价:你不是一个非常懂业务的人,但是强项是却永远可以让团队中最懂业务的人干好业务,因为当他们来向你请教业务方面的问题时,你总可以通过提问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并且让他们以为你早就知道答案。
当你学会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就开始掌握真正的答案,因为“为什么”本身就是一种答案。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成长、创新、创造、发展、发明、发现,而问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促动社会进程的动力,它能会让我们从事物的表面出发找到真正的问题,从而拿出真正的措施,实现真正的目的。
如果牛顿不追问“苹果为什么要向下落?”那就他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达尔文不追问“物种是如何演变的?”那么就不会有进化论的问世;如果马云不追问“做生意怎么会这么难?”那就不会有阿里巴巴的诞生;如果你不追问“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那你永远不会跳出生活的枷锁!
我想,你已经开始了解到提问的神奇力量,那么现在的你会去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