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新东方的年会上,有一个员工自创的节目,火遍了全网。节目里呢,员工吐槽新东方内部的官僚,说干活的不如写PPT的。这其实也根本不是人家新东方一家的问题,但凡有点儿规模的公司,都会陷入PPT的魔咒。在美国,平均每天产生3000万PPT幻灯片儿。有人算了一笔账,说这约合2.5亿美金的时间成本。而这还是十年前的一个统计数字,换到今天可能更高。就在你听这节课的时候,全世界成千上万篇的PPT又产生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了,可是我们需要在做汇报的时候呈现数字和图表啊,所以离不开PPT。我总不能拿嘴干说呀。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很多决策都是靠数据驱动的。那在我辅导的很多高管演讲中,也有大量的需要用数据和图表的演讲。他们会说,我们公司就是拿数字说话的。但是很多人忘了这句话的重点,其实是在于说话不在数字。事实上,当你拿着很多数据试图在说服听众的时候,他们听的时候脑子里却在和你争论。就像故事技术的作者罗伯特麦克基说得,如果你成功的说服了他们,你只是在智力上做到了这一点。
这还不够好,因为人们不仅仅受理性的驱动。理性呢,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做出决定和改变的,通常会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和他的底层操作系统。所以你的数字并不一定会说话。而故事的魔力就在于故事有着事实和数据永远无法超越的。能够吸引和打动我们情感的力量。当我在讲故事的时候,讲的和听的人关注的一定都是人,以及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连接,让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基于感性做出了初步的决定。然后呢,用数据来辅助和佐证我们的想法,并最终做出决定。
然而正像新东方的那个员工所吐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问题是很多工作汇报太依赖PPT。传统的PPT对于假的人来讲很容易。但是对于听的人来讲,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PPT说不出数据背后的故事,需要听众自己去猜。我的一个客户是一家外企分管华东的销售总监。有一次我看到他的PPT第一张图就是一个中国地图。在各个大区,华东华南/华北西南的边儿上的标上了公司和竞争对手的市场比例。他自己呢,觉得还很清楚,所以呢,在汇报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各位领导。今天呢。我先给他看一下这张图,这个就是我们在中国这几个大区,我们公司和竞争对手公司的市场比例。
我问他,所以你希望管理层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他说,我就是想让他们感受一个大的画面。但是你觉得领导真的感受到了吗?所有的商业演讲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听众带着自己的目的去听。他们都希望你想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你要明确你的目的。比如说,当你呈现这个数字的时候,你是想要比较,还是想要证明。如果你不讲清楚的话,听众就会自己去下结论。或者呢,如果他看不出什么所以然,就会马上肯定打断,要么就索性走神儿都听了。所以在亚马逊公司的CEO Jeff Castles,他呢就出了一个损招,他禁止高管在开会的时候用PPT。
而是呢,要把他们要说的话以不超过六页的报告,书面的报告啊。在会议开始发给参会人员。让他们花上几十分钟下仔细的阅读思考。我不知道你上一次写报告是什么时候,不过呢,可以想象一下,写着六页故事化的报告可是比20页的PPT还难。贝索斯寝也承认说,以故事的形式思考,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当你必须用完整的句子和段落写下你的想法,并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的时候,它迫使你的逻辑更加清晰。因为这种叙述结构强化了思维。也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事情的优先级,逻辑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
当然啦,这是亚马逊的高管,我相信在很多公司。开会如果没有PPT,会认为你这人根本就没好好准备。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用PPT来呈现数据和图表,要怎么做呢?其实呢,你就是要在心里先打一个故事的腹稿。这个故事必须是考虑到因果关系,并且是有好几个维度的。比如,其中一个维度可以是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另外一个维度呢,可能是这对未来有什么影响。如果你能够把这几个维度的故事都讲出来,你的数字才真的会说话。所以下一次在你着急忙慌的冲进去做PPT之前,先仔细想一想哈。假如说这样的一个练习,我管它叫做基本上。
什么意思呢?就是假设老板说我就一分钟哈,你能告诉我你今天的汇报是关于什么的吗?你就可以说,基本上来讲,鉴于公司或者是部门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以及对我们的什么影响,我的这个项目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功能或者是好处,从而解决这个挑战。使得我们的公司或者是部门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刚才这一段呢,其实就是你汇报的一个故事线。而这个故事线一定是按照听众想要的逻辑来展开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实现目标,那如果你总结不出来这样的一个故事主线。不管你的PPT做的有多么的炫。对听众来讲其实都不大有意义。
一说到这儿呢,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故事在找数据,还是先有数据在小故事呢。
答案是都可以,因为数据和故事,咱们的工作汇报中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回到刚才那个华东销售总监的故事。只要你觉得集团总部调拨给你的销售经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