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竟如此重要,感觉又如此空虚。”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影丨黄吟卿思
1.
支离破碎的梦似乎只有依靠意识去填补,意识愿意配合,梦继续,意识觉察到梦的存在,梦醒,跌落另一个空虚之境,徒留下残梦和几许惆怅。
说来好笑,梦从某种角度而言和看小说时的情景挺像,剧情足够吸引人时,意识潜藏,极力配合。若非如此,则很容易感到空虚。
那么,最初呢?为什么会陷入梦境,为什么醒来时只留下关于残梦的片段。
我想到了疲倦,很多人之所以失眠,其实未必真的失眠,很可能只是不够累而已。尽管我们醒着时可能有诸多的思虑,因此而烦恼,极度的消耗着体内的能量,消化这种种情绪,然而,身体所能承受的终究有限。也许,偶尔意志力可以帮我们抵御疲倦,但时间一长,谁的意志,谁的身体,受得住呢?
尤其是当内心不再抗拒以睡眠的方式去消融这些的时候。这时候,意志力已经出现了裂缝,梦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潜入进去了吧。
如果说苍蝇不叮无缝蛋,那么梦呢?它什么时候会找上自己,残梦几许,是潜意识的选择,还是理性的选择呢?空虚之境,是与残梦互为因果,还是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呢?
残梦的片段里,我极力回忆,那模糊的面孔,如此清晰的感觉,有我的家人、小伙伴,还有老师,以及一支漏水的笔,还有试卷……如果这一切若有所指,它是否映射了空虚之境呢?
梦的支离破碎,和内心的荒芜匮乏,以及这空虚之境,何其相似啊!
只有片段,感觉的片段,思考的片段,以及生活在空虚之境时记住的片段,于完整的审视而言,从来都是残缺的。
说到底,和主观意识一样,理性也是如此,我们并非真的多么理性,我们所谓的理性也大都被抛之脑后。一天是,一个月是,一年,甚至我可以想象,一生都应该如此。
2.
就像曾经那些所谓理性参与的决策,经过这年年月月的磨损,早已支离破碎,还能记住些什么呢?
残梦将很快消亡,空虚之境也将从生活的平凡中愈加映照得苍白脆弱,能被记住的只有感觉,而感觉是会被遗忘的,一如我们生命中的很多很多,一如我们曾经无视的许多许多。
如果说无视是为了生活,感觉是为了遗忘,也似乎无可厚非。
毕竟,谁又能做到面面俱到呢?毕竟,谁要是携带着诸多感觉,又怎能保持前进的姿态,融入、适应、接受、改变……那么沉重,繁杂,冗长,这些又哪里会是我们能够处理得过来的!
所以,这是否如残梦所揭示的那般,如这空虚之境那般,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也没有那么多的能量去做到记住全部,照顾到全部。
如此说来,我们的生活也好,生命也罢,剩下的又那些是什么呢?记住的,如此片段的,如此模糊,如此依赖意识,这是何其的狭义和片面,又该是怎样的肤浅和空虚呀!
这也就难怪那么多还在寻觅,困惑,怀抱着执念,渴求爱,渴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或娱乐,悲伤或欢愉,只是,似乎人们忘了,当问题得到回答时,如从残梦中苏醒,如空虚之境的幻想,之后呢?满足了也就消亡了,接触到空虚之境的实质也就消亡了,一切都终将消亡。
这个寻觅的过程,就是记录这一空虚的实质。若非如此,又何必寻觅?若非如此,何必一再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