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阅读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这本书,以前也看了不少王阳明的相关书籍,自己手头还有一套王阳明文集,稀稀拉拉的翻着慢慢看,不过因为文言过多,思想的理解上不是那么的及时和到位,所以也就自我感觉半半拉拉。不过日本人写的这本书,刚刚看了个开头,也有不少做序,还是多多少少触动着我的。因为先生心学的精髓在于体认,致良知,在于经验与磨练中领悟,并以数十年身体力行的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信仰哲学”。
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指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的制度、牧师乃至教皇来得救。王阳明学说既是如此,让自己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人人皆可成圣,意思就是每件事情,每个人都有它神圣的意义。而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体制,无人能够替你看顾自己的内心。此心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了,因此,一生的结果皆出自于心。
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要拜托自身造就的蒙昧。从这个角度看,阳明心学就是要人敞开来检视自己,认识生命,从虚假信息和不良情绪搭建的自我意识中跳出来,站在心体的层面审视、监督意识,用正确务实的观念指导行动,用对人心深刻的体察来打破他人的心墙,树立起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生活态度,使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能心安自得,始终保持内心强大。
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区分,只需在自己的内心里辨别,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的把握世界。而当人厘清了生命的意义,把全部的意念都放在实践生命意义的斗志里,那种酣畅纯粹的美,就是心学。
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对真理的探寻,注定道阻且长,注定需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摧毁、不断重建,让质量与意见较量,用理性激发理性,在持续的“格物”与“诚意”中构建起思维图谱,日臻明觉良知之化境。正如梵高所说:没有什么事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即使不太了解阳明心学的本质内容,但是从他一生的行为中也能体会出来,阳明心学,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心而已,他的心学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内心,每个人做事情一定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寻求自己的良知,用这个良知去不停的实践,去不停的求。所以我们不要去误解阳明心学,我们要认可阳明心学的真正思想,不要简单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角度简单去批判,吸收借鉴其合理的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因素,这个是我们在第一眼的认知上需要明白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做到不停的提升自己,知行合一,才是阳明心学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有知,我们还需要去行,更重要的是行,在不停的行中完善自己,在不停的行中升华自己,得到自己心境的升华。从而提升自己的镜况,完善自己!之前很多的行为是不太清晰地,但是很多事情回想起来,能够明白是自己内心所引发的状况,确切的说是自己内心的选择,只要选择了,就不要去后悔之前的,因为曾经发生过的都是美好的,以后要更美好,所以我们要不停的致良知,不停的去实践,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