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的地铁上,我碰到了一群刚下补习班的小学生。
不算拥挤的车厢里,他们很幸运的得到了两排座位。一开始,小朋友们三两成堆的坐在各自的位置上讨论一天的趣事。
没过多久,其中一个穿黄衣的学生不知是否按耐不住长时间乘车的烦闷,时不时双脚踩在座位上趴着窗户向外张望,或者是背着书包双手抓着车厢中间的扶手转圈。
几站路程中,车厢内陆陆续续有人转移到其他车厢,在黄衣学生对面空出来两个座位时,他旁边的两个小伙伴立马起身坐到了对面。
踩在座位上的黄衣小学生不解的朝这他们大声吼到:“你们干嘛过去呀?我这边有位置,过来陪我玩啊!”对于黄衣学生的邀请,两个小朋友无动于衷。
期间,一位被黄衣小朋友碰撞过几次的卷发阿姨朝着他斥道:“你知道为什么他们不陪你玩吗?因为你很没有教养!”
阿姨的一声呵斥,不禁引起我的深思:我每天身边相遇的人是不是都有教养?什么才是有教养的表现?
记得梁文道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一场社交聚会中,众人闲聊,夸奖其中一人活得像陶渊明,这时有人疑惑:“谁是陶渊明啊?”
这就是第一层的没有教养。
于是有人哈哈大笑:“你连陶渊明都不知道!”
这是第二层的没有教养。
这时有人喋喋不休地从陶渊明的生平谈起,旁若无人地背诵他的诗集,继而补充世界各国学者对陶渊明的研究成果,炫耀自己的知识。
这是第三层的没有教养。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何为教养?
今天早上上班稍微晚了一点,在跑向电梯间时刚好看见电梯门缓缓合上,当我一脸沮丧的放慢了追赶上去的脚步,意外发现合上的电梯门又开了。
一位穿着普通白衬衫的男生,单指按着开门键,略微一笑,等候着我。
回家和顺路的人拼车,当打开后座的车门时,一位已经坐在了最右边座位上的短发小姐姐,几乎是立刻起身挪到了左侧,让我方便上车。
逛完超市提着大包小包回小区时,我站在门禁前,准备弯腰将东西放在地上拿门卡,里面迎面走来的一位老大爷突然加快了步伐跑了过来。
微笑的用自己的卡刷开了铁门,并用双手撑着门栏,让我先走。
我并不认识这些人,他们也不认识我,却能心照不宣的为对方考虑。我想,这就是一种教养吧。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对陌生人,也是充满善意和体谅的。
那么朋友同事间,何为教养?
今年的同学聚会上,不少结婚的同学带了伴侣一起。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大家相互交谈最近的生活状态。同学小慧像我们介绍她的男朋友,今天特地从另一个城市赶过来陪她一起参加聚会。我们正准备举杯祝福这对恩爱的情侣,曾经和小慧同寝的安安突然说了一句:“小慧你都能找到男朋友了,他还特地跑过来陪你,你这条件得抓紧了哈哈。”小慧当时脸色一黑,敬了我们几杯酒就和男朋友离开了,这一桌之后就像掉进冰窖一样冷,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或许是之后场面太尴尬,安安随即解释道:“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当初整个寝室就她条件最差,现在先找到男朋友了,我就是开个玩笑啊,谁知道她当真了。”之后整个聚餐中,大家都有意的疏远了她,谁也不想被她什么时候就口直心快地说出让自己难堪的“笑话”。
毕竟相熟的人之间交流最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人讲的话也是各不相同。不讲让人难堪的笑话,不乱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随意评论别人的隐私,或许就是我们对待同伴最基本的尊重和最起码的教养吧。
无论是相熟的同伴还是不识的陌生人,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区间,互相尊重,留有善意,就是一种教养。
说话有教养,做事有教养,这样的人是可爱的,善良的,让人如沐春风,自然会让人想要去结识。而一个人如果缺乏教养,则会让人心生厌恶。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恶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良好的教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只是基本的礼貌,更是一种素质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所以下次当我们发现身边越来越没有人陪你“玩”时,不如静下心来反省一下是不是缺少了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