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梵高的火柴
Suiside 敏感的单词
包含着多少灵魂的情绪
而那种自杀的勇气又是怎样徘徊在脑海
并且将其所剩无几地发挥到极致
一丝心绪
一个动作
了
挣扎吗
真命题:自杀
大学生频频发生的这种社会现象,自杀,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大学生,已经挺过倍具压力的高中,思想觉悟渐渐成熟,某些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却有一次又一次的悲剧上演在各个高校。而某些高校最直接最开始的反应是,封锁消息,就算学校学生组织的新闻中心发布地及时,过个两三分钟,立马被动删除,然而学生的死亡对于在校的其他学生来说,成为一个简洁的迷,只是道听途说,理由却可以是各种花式,大四的学生,面对毕业与就业问题,压力太大,甚至是因为四级考了五次还没过,一个垂直降落,解决了抑郁,没了痛苦;大二的学生,家里经济基础太薄弱,思想狭窄到只有一了百了,留下可怜的父母哭到无声无息。
自杀者的本身,生的念头 一丁点都不存在,结束生命的这种勇气是得有多大,才能让其什么都不顾,抛开至亲至爱,丢下理想,就这么消失在迷惘中。
当生的欲望抵不上死的欲望那么强烈时,自杀却成为最好、最安逸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伴随着生活、学习、工作、社交中出现的问题,心理越发地萌生各种疾病,当这种无形的疾病无处释放与发泄时,极端的另一面,选择自杀。
而这种病态的心理,敢问,是否大部分人都存在过?
自杀者的大多数,也许会后悔,那一瞬间,失去的是整个人生,而不仅仅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或许不会后悔,比起未知的痛苦,他们宁愿选择过完了这一生。
我们努力活着的人,根本想不到他们为什么会行动地这么果敢,这么地,不留余地。
就像努力活着的人,也不是非常清楚,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结束压力,结束畏惧,结束未知,结束贫穷,结束不堪,结束本不该属于自己的生命,结束积极向上的思想,然后,失去一切。
各种动物拼命存活的时候,人却与之相反,太累了吧,才会如此。
这种神秘的艺术感,给活着的人不一样的错觉,他们悄无声息地离开,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只剩活着的人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的痛苦,与不值钱的眼泪。
这种没有任何责任感的行为,却值得心理学家们去研究,最终还是无法避免,还是会发生,还是会存在。自杀,一念之间的行为,其实是预谋已久的,心理情绪堆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爆发了。
假命题:自杀
当自身携带的负能量太大,大到脑袋里的那根弦要崩断的时候,去自杀吗?要自杀吗?
不如适当地选择顺其自然,自杀,哪有那么容易。
自杀前的那一秒,泛滥的情绪、压力、纠结通通写下来,自己没有强大的心里去安慰自己时,选择说出来,说给家人朋友听,说给三年后的自己听,其实,也就那么过去了。
或许,自杀是最好的选择
那就,行动吧
生的希望都不抱有的时候,还谈什么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