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把一个热点拖成了不是热点,但关于此事想说的话还是想说,大概就是以下这些了吧。>
那天鬼使神差地点开看微博热搜,看到上面有桑格格,一时好奇便点了进去。毕竟我也是小时候看过《小时候》的人,虽然一晃十数年,却因为作品印象深刻而依旧眼熟这个名字,心想着是不是出了啥新作品。没想到点开后发现还牵扯到了张晓晗。
这俩人在我眼里可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而事实上我可能的确是为数不多的在这事爆出之前她俩读者群中偶然重合了的那一小撮。《小时候》是真的还很小的时候看的,好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此处隐约暴露年龄)上买的书还是怎的,一直觉得是本很有趣的书,之前假期回家看到,还会翻两下。而张晓晗大约是当年看了《一个/One》上的作品之后感兴趣的(当然也可能是《萌芽》),从高中到大学前期买过她的几本书(《女王乔安》,《除了爱我们什么都不会》等),也去过她某一年的上海书展签售会。依稀记得这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年轻女作家很擅长用有趣的比喻,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也会自嘲,自带一种爽快与解气。只不过之后越来越忙来两年完全没有关心到,没想到有一天会和桑格格一起上热搜。
热搜的原因是有些令人失望的。这两位看似八杆子打不着的女作家终于因为其中一位“像素级”地模仿了另一位的部分作品而被摆在了一起。而起因则是前者的一篇抱怨台风天物业不来的长微博。当然,前者是尚年轻的少妇张晓晗。
说实话,初看她的长微博,我也只是觉得她由于过于敏感而放大了某些情绪,尤其是刚看完一部令人有些痛心的电影,又饿着肚子还和丈夫一言不合,导致情绪崩溃而言行措辞不当。这本身倒是不难理解,一些生活的琐碎堆积起来,加上外面的狂风暴雨,换作是我可能也免不得怨天尤人一会。
不过有趣的是,她一边“体谅”着外卖宁可饿着肚子,一边物业十分钟内赶不到就要倾家荡产地告的自相矛盾。可能是一份外卖的钱还没付出去,而高昂的物业费已然出手,导致的心里不平衡。而这段“上海一居民因为台风天通马桶失败而扬言物业10分钟赶不到就要报警”的企图浪费社会资源的社会新闻,居然被她自己绘声绘色地写上了热搜。令人惋惜的是,这也真的可能是她作为一名作家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了。
本身这种“不威胁一下别人果然就不好好办事”的想法,我相信它的存在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但这也分场合。先不说假如我碰到同样的情况是否能比她更会通马桶,但“楼管周末休班”这件事,虽然无奈,却已然把舆论的方向推向了对方。而我也不明白她言及“闻得出别人身上的地铁味”的优越感,是否意识到暴露了自己也曾经是地铁的常客的事实。
当然,她可以说是自嘲,只不过带着一种急不可耐地想摆脱过去的影子的底气不足感。我倒是差点就信了是带着怨气的自嘲,毕竟我不愿意恶意揣摩。但可惜她老公故意或者没有看懂她的自嘲,在回应中重复强调了住不起两千万房子的都是穷屌丝。这对于两位以向普罗大众卖字营生的人而言,将自己的读者群体几乎都归于“穷屌丝”,也是真的底气十足了。她老公的作品我完全没有读过,我也觉得网络上的有些当时当下的发泄可能不作数,不知道他一直是个怎样的风格。但两相结合,想必他们日常生活里也是一直高傲地觉得Top5以外都是穷屌丝的吧。
回到热搜的桑格格。显然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还是她抄袭了桑格格这件事情。在最开始的微博里号称受过高等教育且没有收过不义之财,却轻易被人发现做了作为一个创作者最令人所不齿的事情。并且,高傲如她主动道歉看起来是做不到的,还是选择了告到倾家荡产的同一个逻辑——找律师。
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这种时候还在含糊还在蹭热搜企图宣传两下自己的作品,只能说吃相太难看了。我并不想为她开脱什么,不过真正有天赋的终究少,而作为一名创作者,尤其是很年轻时候就开始写作的,有时候可能因为记性太好又不太好,小时候摘抄过的好词好句都能灵活纯熟地用在了作文里,写书的时候就一不小心把看过的书里的段落混了进去,也是有可能的。这只能表明出版书籍以后可能也最好查个重。虽然也很难看,但端正认个错,毕竟也是一种态度。
很可惜她和她的丈夫选择了一种丑陋的方式企图维护自己。而这件事让我突然领悟到,不要因为曾经喜欢过一些不值得喜欢的人而内疚。以前会觉得说自己怎么看走眼了,但这和爱上过一个渣男也差不多,是他们不配被喜欢——或者说得更明白一些,是他们的某些言辞行为不配。毕竟每一份喜欢也是源于一些值得喜欢和追随的闪光点的,只不过善始善终,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难。
事情落到这种一地鸡毛,她真的如自己所言奋斗成蟑螂一般的下场,而桑格格选择了不去追究。虽然此时的张晓晗一定也不会承认,但不知道她是否心里有那么些后悔,后悔自己既然也是个食人间烟火的高级动物,为什么没有长点心在台风来临前备点平民粮食,也不至于饿出的那一身怨气造就了这样的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