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一个人用餐的次数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觉得也没什么不好。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多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吃着爱吃的麻辣烫,一边吸溜着鼻涕。
电视上那些被陌生人要求一起用餐的桥段都只是电视,不属于生活。
直到有一次我飞澳洲珀斯,需要停留2、3晚,但到达的时候路边的餐厅都已经关门,只好去了酒店里的餐厅。
餐厅不大,三三两两的人围着各自的桌子在烛光下低声聊天用餐,我选了一张靠窗边最小的桌子坐下,不记得点了什么来吃。
但是记得,坐在我前方的男士突然站起来,端着他的盘子,说着:我不能让一位女士自己一个人用餐....... 然后就在我对面坐下来......
我不记得他吃得是什么,不记得我们聊了什么,更不记得他叫什么,只依稀记得他说他是在珀斯搞采矿业的,跟中国也有贸易往来。
我能记得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因为那是第一句话,但是我理解这句话却是在很多年以后。
西方文化对饭桌的认识跟中国文化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谈生意、增进感情、谈恋爱。
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品酒不拼酒,增进感情靠聊天不靠讲段子。
就连最让东方人不理解的闹哄哄的派对,其实也有着重要的角色 -- 经营人际关系,扩大社交圈。
我现在所在的亲子园,每年都会有好多次派对。冬天有圣诞派对,有小朋友毕业亲子园去上学,跟着要离开的家长会有欢送派对,万圣节派对,还有昨天刚参加过的毛利人新年派对等等。不管以什么理由,以谁的理由,有机会就会有派对。
因为派对会邀请所有小朋友的家人和已经上学的兄弟姐妹们,头两年我一去就觉得头疼,人好多,都不认识,不知道说什么,乱哄哄,回家吧。
时间久了发现,乱哄哄的派对下面都是人际关系的搭建和向外延伸。即便是亲子园内部,也能对很多平时一些没机会交换意见的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尤其是我做了主席以后,更觉得这样的机会很珍贵。虽然这样的派对,之前的准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之后要留下来到很晚打扫卫生和整理。
但是还有什么比面对面交流更好更显真诚的方式呢?尤其是会经常见面的、有工作和业务往来的人,更需要非正式的环境交流来增进和维护关系。
有时候被邀请一同进餐,是一种文化和礼貌,就好像男士为女士开门,然后请她们先走一样。
用餐是除了派对以外,少数人进行交流的最佳方式。
我完全可以独自用餐,就像任何其他一次一样,吃饭看手机,打几个字,吃完走人。
但是跟别人一同用餐就好像又打开了一扇门,多一次真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一次看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了解别人的体验,多一次和看书不一样、见识新东西的机会。
这些,都会带给我更丰满的体验和见识。
-----------------------------------------------------------
剽悍晨读:打造顶级社交圈,你需要这样做
参考书目:《别独自用餐》 [美] 基思·法拉奇 塔尔·雷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