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秋天短到似乎没有。可是,金秋十月,田野里还是可以看得见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当一茬一茬的稻谷收割回去,褐色的大地开始肆无忌惮地裸露它们壮美的身体。当然,还有留在地里没有完全割下来的稻谷根部,几阵西风吹过,那金黄也变成了褐黄,最后和土地完全融合为一色,这时,冬天就来了。
南方的冬天虽然没有冰雪,那呼呼的北风也足以让人陷入一片冰冷当中。小孩子们总想赖在暖暖的被窝中不起来。好不容易挣扎着爬了起来,一出门口,也会呼着长长的白气,天是真冷了呀!
春天里嗅着花草的芳香放风筝,夏天里到河边打水仗、摸河蚌、钓鱼,秋日里在稻谷丛中穿梭的好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在一个个北风萧瑟的冬日里,孩子们能干什么去呢?天天呆在家里烤火是不是太无聊了?放心,冬日自有冬日的乐趣。打开大门,到田野里奔跑吧!
冬日无聊?走,我们砌窑去!
秋收过后,勤快的农人早就趁着晴好的日子把地里犁过一遍。大块大块的泥土连着没被割掉的稻谷梗翻了起来,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里。北风一吹,似乎都定型了。田里到处是这样一大块一大块的泥土,结实得很。砌窑是再好不过的了。
秋天里挖出来的红薯,经过了一两个月的储藏,又粉又甜,砌个窑来窑红薯,是孩子们冬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有时,无事可做的大人们也会聊发童趣,带着自家的小孩到地里砌起窑来。
砌窑还是得讲究技术的。首先是挑泥块。最好是挑大小合适又非常干爽的泥块,挑好了的泥块放在一边,就可以开始砌窑了。一般得找一个较为平整的地块来砌窑。“万丈高楼平地起”,土窑的底座最为重要,宜选择大块又比较方正的泥块,绕成一个圆形,不过这个圆形不能密封,得留一个合适的口子当窑门。底座固定以后,再顺着圆形的中轴点一圈一圈地把泥块垒起来,一圈一圈地往里收缩,一圈比一圈小,最后,砌成一个圆锥形的小堡垒一样的土窑,根据你所要窑的红薯的数量多少来决定土窑的大小。
在砌窑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泥块垒得过实,泥块与泥块之间留有适当的缝隙,以便通风,在距离窑顶约两圈的位置,可以留一个稍大的口子当作烟囱,待会火才能烧得旺,泥块才能在更短的时间被烧红,也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吃到可口的窑红薯。
土窑砌好后,接下来就是烧窑了。冬日的田野到处都是现成的干柴,只要够勤快,不一会儿就可以捡到一大把枯枝落叶,足够烧一个窑用的。机灵的孩子们早就在大孩子或大人们砌窑的时候,就自动自觉地拾柴火去了。等到窑砌好,土窑旁也已经是堆积如山的枯枝落叶了。
熊熊大火已经烧起来,黑色的烟雾从土窑的各个缝隙里冒出来,从预留的烟囱里冒出来。如果火烧得很旺,甚至会有高高的火苗窜出来。一个经验娴熟的烧窑手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因为窜出的火苗除了危险,还不利于泥块的烧红。好的烧窑手会把火势控制得恰到好处,而且添加柴火的时候会非常小心,不像一些毛燥的小孩一样动作过大,把土窑都捅塌了,那可真是前功尽弃。
烧窑的过程大约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等,具体得看土窑的大小和泥块的干湿程度。当看到原来黄褐色的泥块都已经烧得红通通的,就可以停止烧火,把柴禾撤出来,火炭可以留在土窑里。然后小心地把要烧烤的红薯、玉米、土豆等等依次放进土窑里,开始打窑了。
所谓的打窑是指把土窑推到,用棍子把烧红的泥块打碎,严严实实地盖着窑里的红薯、玉米、土豆等。利用这热气把里面的食物烘熟。接下来就只能等待了,这个过程也不能算短,最起码也得四五十分钟。守着土窑等待是不太实际的。孩子们早就忘记了寒冷,你追我赶地在田里蹦来蹦去,活跃得像个小兔子。最搞笑的是帮忙烧火的小手免不了沾上一些烟灰,一抹在脸上,变成了大花猫了,大家看见了都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被笑的孩子也不恼,只是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用黑乎乎的小手往人脸上一抹,田野里又多了几个大花猫。嘻嘻哈哈的时候,红薯的香味透过厚厚的泥土散发出来了,孩子们像听到召唤一样回到土窑前集合。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该起窑了!这个时候也不能太急躁。得小心翼翼地沿着土窑的边轻轻地扒拉开,让红薯、玉米、土豆露出它们暖烘烘的身体,再用棍子轻轻地扒拉到一旁,稍微晾一下才能开吃。这时的土窑和食物都是很热的,如果急着用手去摸,往往会被烫起水泡。
扒拉完了,有时窑底还有微红的火炭。爱使坏的大人或大孩子总是趁此忽悠那些小孩儿,叫他们用树枝夹着一块火炭到河边丢到河里,等火炭沉了才能回来吃红薯,美其名曰“送火炭鬼”,个别傻乎乎的孩子被骗了就要去,其他不忍心的孩子就会告诉他,“火炭不会沉的,别上当了!”
大家在嘻嘻哈哈中品尝着真正无添加的绿色食品,冬日也就变得没那么无聊,没那么寒冷。尤其在回忆中,它是那么温馨,那么使人怀念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