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中医基础理论
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朗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这是自然界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结果。所以《索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这里的“四十五日”,是指从冬至到立春,或从夏至到立秋。
冬至一阳生,所以从冬至到立春,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至夏至则阳气盛极,阴气伏藏。夏至一阴生,所以从夏至到立秋,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下降,至冬至则阴气露极,阳气伏藏。如此循环,年复一年。
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方面,也不是平平静静各不相干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处在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相互消长的动态之中的。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如人体中的阳气能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命活动,加快新陈代谢,而人体中的阴气能调控和抑制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可称为“制约太过。”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即通常所说的“阳虚则阴盛”、 “阴虚则阳亢”,或“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可称为“制约不及"。
(二)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相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中医学把阴阳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如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闸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动。如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增长,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随之潜藏,天气虽寒而降水较少。如此维持自然界气候的相对稳定,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就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的精与气而言,精静藏而属阴,气运动而属阳。精能化气,精是气的化生本原;气能生精,气的运动促使精的产生;气还能摄精,使精藏于脏腑之中而不妄泄。精与气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机互促进的关系。再如兴奋与抑制两种功能,既是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为用的。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白天人体阳气随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旺盛,兴奋功能占主导地位,但须以夜晚充足睡眠。
—————每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