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一扦渭水滨,道旁碑峙伴渔纶。
生前已被秦王恶,死后还遭宋祖嗔。
风吹野草舒旧恨,闲花雨洒泣前因。
将军武略孙吴并,智信勇严惟欠仁。
诗得得最后两句来自《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长平之战是白起戎马一生中最耀眼的一战,也是他死后最被诟病的污点。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的一生就是传奇,他指挥战役七十多次,从未一败,连平局都没有。《战国策第5篇:苏厉谓周君》中的主角是苏厉,讲述了公元前281年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魏国,西周为了自保而劝说白起休兵的故事。
战国策这本书内容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但通过这个小故事却说明当时各诸侯国已经意识到秦统一六国的图谋,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这才让苏秦“连横”的理念成为了现实。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说楚国有一个很会射箭的人,从来都是百发百中,路人就劝他休息,原因是什么呢?“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即使你射柳叶的时候能百发百中,却不懂得及时休息,很快身体就会疲倦,然后弓箭歪斜,一发不中,从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白起有没有采纳苏厉的建议,《战国策》中没有记载,但在白起的战争履历中,确实没有公元前281年,攻打魏国的战役,而是南下伐楚,迫使楚国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求和。
《战国策》里的这个故事,只有开始,却没有结局,连苏历有没有去见白起都没有记录,我们现在只能猜测两种结局:第一、这本身就是由后来者一个虚构的故事;第二、周王真的派苏厉去说服白起,但公元前281年,白起正在楚国攻城略地,迫使楚国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公元前280年,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并且包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公元前279年,白起大破楚军,攻占了郢都,连楚王的陵墓都一把火给烧了。三年的作战,让原本排在第一阵营的楚国成为了二流额诸侯国,彻底失去了与秦抗衡的力量。虽然后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虽然成为现实,但那已是统一之后的事情了。
故事中苏厉用来说服白起的理由是“休养生息”,并且还想出了一个“装病”的主意,白起真的不明白休养生息的道理吗?未必!破楚之后,白起被封为武安君,“武安”代表着武功治世、威信安邦,但“安”字还包含着安抚将士,抚养士兵的含义。而指责白起不懂“休养生息”的人,大多根据长平之战后,打算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的白起,等来的却是一道撤军的命令相关。在这个节骨眼上,救赵国的是苏代,被说服的人是应候范雎。
至于“装病”这个主意,在白起人生中确实起到了作用,不过他不是装病,是真的病了。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下定决心要灭掉赵国,但已经错失了长平之战的良机,各诸侯国的抱团意识也加强了,秦国进攻邯郸,各国救援,秦军损伤惨重,白起拒绝出任征赵统帅的情况下,先是被贬为士卒,又被赐死于杜邮。看来“装病”这个招数,也是个烂招。
作为古代名将,战场上的白起究竟有多可怕,没有人能讲清楚,因为跟他交手的人,都死了。
原文:
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今公破韩、魏,杀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ttp�3?B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