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吐槽大会的短视频,是李诞谈诗和远方的那一期,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他说,城市的同龄人小时候向妈妈喊着要吃麦当劳肯德基的时候,而在内蒙草原的他喊的是妈妈,我要吃大白菜。
对比很鲜明,我一下就笑了,笑过之后忽然想到自己,我小时候喊的是什么?想了半天,没想到。
好像我小时候什么都没喊过一样,但是怎么会没有呢?小孩子似乎都会说的话,我却不说的。
我好似没什么欲望似的,我弟弟也是如此。他现在还是十三四岁,每次问他有什么需要的吗,他都说没有,父母听这样说觉得挺欣慰的,觉得他懂事了。我却觉得又想笑又心酸,我也是从他这个年纪长大的,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心里情况。简直和我当初一样,肯定有想要的东西或其他的,但是觉得提出来也不会被满足,所以干脆就不提。
我在家的时候,妈妈问我吃什么饭,我一般都说随便,你做啥我吃啥。原因如下:
我说吃面水儿,我妈说那你去弄个面糊吧~
我说那吃麦仁儿,我妈说麦仁儿不好煮,夏天热死了,你自己做吧~说完开开心心的出去了。
我:…
仔细想想,应该是与家庭的教育有关。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能够提供一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但多余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一直都是能省则省。在这种条件下,欲望是多余的,我应该是很少提要求的,就算提了,也会被无情的驳回。
其实驳回也没什么,只是有时家长措辞太过难听,不免让人觉得难堪。有一次学校组织捐款,我回家说明情况后要钱,老爹却说就知道给人家捐款,你咋不让他们给咱家捐点款?此话印象之深,现在都无法忘怀。
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有什么需要,自己想办法,不行的话就选择放弃。但是,一个小孩子能满足自己什么需要呢?结果无非是不断放弃需要,最后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一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不用别人多说什么话,自己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放弃吧,太难办到了。
小时候的欲望基本上要靠别人(父母)来满足,如果小孩子对父母说我想吃什么,父母说就你好吃,吃饭还吃不饱你啊~
小朋友对父母说我想玩什么,父母说就知道,作业写完了吗~
…
我相信,时间长了,他们会变得“无欲无求”,你想上什么学校啊,都行~你想找什么工作啊,不知道~你想要多少工资啊,随缘吧~
其实,从小到大,我们的欲望会不断增加,成长,从一颗糖,一份零食,到一次好的成绩,到一辆车,一套房子,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是很正常的欲望,不同的是,小时候需要别人来满足,长大了要自给自足。但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教育作用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心里基础。不要用打击的方式来回复孩子的要求,留下不好的回忆和习惯。
这些话不过是闲暇时间在此瞎说的,希望说过就忘~
在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被打击太多,过早选择放弃。毕竟,面对欲望,谁又不是一边放弃,一边努力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