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时间:1935年12月27日
二、写作背景:
《毛选》第11篇之前都写于长征之前,从第12篇开始,便写于长征之后。写前11篇时,毛泽东尚未进入共产党内的最高领导层,多次被误解、打击甚至排挤。从第12篇开始,毛泽东之后便进入共产党内的最高领导层。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进入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后,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此时,共产党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此前的主要的“敌人”是国民反动派,现在的主要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的角色从“敌人”变成了“两面派”,应对策略从“武装斗争”转化为“统一战线”——又联合又斗争,联合他们,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但决不能尤其掌握领导权。一方面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绝对不能把领导权交出去,一定要独立自主。
这个报告是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作的。这次政治局会议批评了党内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毛泽东根据中央决议在这里充分地说明了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的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地指出共产党红军在这个统一战线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批判了党内在过去长时期内存在着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这些是党和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遭受严重挫折的基本原因。同时,毛泽东唤起党内注意1927年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引导革命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指出了蒋介石必然要破坏革命势力的趋势,这样就保证了后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环境中能够具有清醒的头脑,在蒋介石的无穷欺骗和很多次的武装袭击中,使革命力量不致遭受损失。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归主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建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改变了过去“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但那次会议室在红军长征途中召集的,所以只能够对于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导机构问题做了决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中共中央才获得可能去系统地说明政治策略上的问题,毛泽东的这篇报告做了最完整的分析。
三、要解决的问题:
系统地说明政治策略上的问题,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四、主要内容/内在逻辑:
(一)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1、总:
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反抗呢?还是投降呢?或者游移于两者之间呢?——中国各个阶级对该问题的回答:
2、中国各阶级的态度
(1)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小资产阶级;大土豪、大劣绅、大军阀、大官僚、大买办;民族资产阶级
(2)重点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以及国民党营垒不同群体的态度和可能态度
正面:客观看待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软弱性——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中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以及由此而生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增大了这种破裂的可能性。
反面:民族资产阶级的某些分子常常是欺骗民众的好手这样一个问题。——具有欺骗民众的资格,使民众不容易认识他们的不彻底性以及装模作样的假相。——增加了共产党批评同盟者、揭破假革命、争取领导权的责任。
即使在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这是半殖民地的环境,即许多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环境所造成的。
(3)中国民族革命营垒里的情形
<1>主力红军情况——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2>南方各省的游击战争——受了某些挫折,但并没有被消灭。许多部分,正在恢复、生长和发展。
<3>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人的斗争在从厂内向着厂外,从经济斗争向着政治斗争。
<4>农民的斗争——没有停止过
<5>学生运动——已有极大的发展,将来一定还要有更大的发函。——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
<6>民族资产阶级、乡村富农和小地主们的动摇以至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
<7>少数民族,特别是内蒙民族
3、结论
革命的阵势,是由局部性转变到全国性,由不平衡状态逐渐地转变到某种平衡状态。目前是大变动的前夜。
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二)民族统一战线
1、为什么要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反革命和革命两方面的形势——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我们的任务是变中国为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
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
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特点。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有一个特点。——要求我们适应情况,改变策略,改变我们调动队伍进行战斗的方式。——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不到决战时机,没有决战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进行决战。
2、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关门主义的策略,是正相反对的两个不同的策略。
(1)亮出各自主要观点
(2)做出评判,明确要建立统一战线
马克思列宁主义赞成统一战线,反对关门主义
(三)人民共和国
1、当下必须做的
过去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这个政府的基本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
这个政府的纲领,应当时以适合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个基本任务为原则,据此以适当地修改我们过去的政策。
2、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做出预判,做出警示,给出应对之策。
警醒不要再犯第一次国内革命时的右倾错误
现在是两个基本势力相对症,一切中间势力,不附属于那一方面,就附属于这一方面,这是一定的道理。
3、为什么要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的
五、启示:
1、自问两个问题
(1)当下主要矛盾变了吗?
矛盾是发展的,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常思考“当前形势下,最重大的问题是什么”,一切决策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如果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变了,那么相应的战略决策也要变化。
(2)如果主要矛盾变了,那么各方的“切身利害”关系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变了,就要重新评估各方的利害关系,分析立场,辨别“朋友”、“敌人”、“两面派”。
根据当前形势,预见性分析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对谁有利,对谁有害,他们分别又可能会采取那种策略,选择获得最广大人群支持的方法。
2、“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的敌人可以成为合作对象。打击敌人及其朋友,拉拢敌人的朋友,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通过深刻解读人性,来处理纷繁复杂的矛盾。——切身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