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亭玉子
01
前几天在周国平老师的文章里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人既需要动,也需要静,在生命的活跃与灵魂的宁静之间形成适当的平衡。
生活中有很多人永远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他们有一颗心但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这颗心,未尝有过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就无从与他谈论心里的宁静,因为他总是活在喧闹的世界里。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问我:“你每天在农村会不会觉得苦闷?”
我回复她:“不会觉得苦闷,每天的农耕生活很充实,虽然这种生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但我也欣然接受当下。这段期间也是我内心沉淀的阶段。
我喜欢安静也不排斥热闹,我能在安静与喧嚣里自由转换,总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记得上个月同学聚会的时候,因为带着女儿所以不能自顾自地玩耍,在和同学们热闹了一番过后,我就带着女儿出了包房在KTV里瞎逛。
却意想不到的找到了一块安静之地,那是KTV的最边缘,有一个很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街上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
窗户旁边有两张休息桌,周围的包房里还有顾客在唱歌,工作人员在忙碌着。
女儿一个人在玩耍,我安静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我在短短时间里从喧闹进入了安静,一点也不突兀更没有觉得不自在。
我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将那高亢的歌声忙碌的人群,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
而此时,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对于热闹的渴望,对于安静的需求,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觉,察到了内心最柔软真实的东西。
周围的一切都是动态的车、人、灯光……而我的心是静态的,这一刻全世界都安静了。
02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独处并且很享受安静的氛围,在同学眼里我显得有些孤僻,但这是属于我真实的一部分。
那时候开始我就特别喜欢一个人跑去山顶上,看远处的青山绿水,看头顶上的蓝天白云,看山脚下的小小村庄,听风声鸟叫声……
高兴的时候去看风景,伤心的时候去哭泣,没有人会听得见也没有人会在意,我只需要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无论是大笑还是痛哭,这样的时光只属于我一个人。
而现在这样的习惯也不曾改变,闲暇之际我也会带着女儿同我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景象。
女儿总是欢喜地去摘野花,看蚂蚱,或者打扮她的芭比娃娃。
大多数都是我一个人,因为在某一刻我不希望被人打扰,我不愿意被别人的想法和言论所影响。我也是凡夫俗子在有的时候我的内心也会被外界所干扰,摇摆不定踌躇不前。
因此,我喜欢独自静静的坐在山顶上,闭上眼睛用耳朵倾听,用心去感受。
有时候会带上耳机播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盘坐在草地上,像禅寺里的老者一样,让心灵来一场不可思议的旅行。
这一刻,全世界都安静了。
哭过笑过以后从山顶下来,会发现内心的很多情绪在慢慢消散,负能量的东西已得到了释放。
毕淑敏说“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是的,将世间万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有灵魂的物体,与它们坦诚的交流,热情的调侃,你会发现自己是渺小的庸俗的,心灵是污浊的狭隘的。
而将心置身于这广阔天地之中,也会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宇宙,在这个宇宙里你会遇到未知的自己,更美好的自己。
就如《简爱》里那一句台词说的那样:我在这里过着充实的生活,我没有受到践踏,我不再害怕,我没有被摒弃光明之外。
03
每天在女儿写作业的时候,我会陪她一起学习,一支钢笔一张纸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录。
写的时候笔尖的墨汁是流动的,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的心也在不停地流动,而纸上沙沙作响呢的声音,仿佛是刻在心间的印记,深刻而久远。
我也会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比如《活着》,比如《解忧杂货店》,又比如《皮囊》。在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人物中感受到了人间大爱,在故事里又体验了悲欢离合。
在和女儿学习的这短暂时光里,我的心已经融进入了文字里书本中,我听不到路边的车声、嬉笑声,听不到窗外的风声。
此时,我的心已沉浸在了一个静谧的世界里,而我又跟随着文字去到了不知名的远方,身未动,心已远。
在这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里,在这世事无常的人生里,我们总要为自己找一块安静之地。这块土地是我们长途跋涉以后的栖息之所,是伤痛折磨以后的一个慰藉,是一首我们能尽情高唱的灵魂之歌。
关注心灵,探索内心是我最近一直在进行的一项任务,当我关注到自己的心灵以后,我才会认清自己爱自己,什么样的事或人会让我想要避而远之。
外界有哪些东西会扰乱我内心,让我惶恐不安,迷茫纠结,由此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宁静之地。
我一直都在探索未知的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灵,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