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看了一场电玩音乐会,看着台上的女指挥家特别酷。想起来以前就一直认为指挥家的手臂和手指动动,那么多弹奏的人就理解他的意思很神奇。回来上网搜了搜才发现,指挥的门道也是很多的。
我们在台下看着指挥的手臂上上下下的,其实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深意的,指挥的手指或指挥棒每动一下,都代表着一个节拍。常见的节拍有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
二四拍代表的是每小结两拍,表示强弱、强弱的节奏;三四拍表示强弱弱、强弱弱的节奏;四四拍表示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的节奏。当然指挥家在指挥的时候动作不会那么机械,每个指挥家的动作也表现的不一样。指挥的动作幅度和挥拍的力度也会随着乐曲的激昂程度来变化。给我的感觉是幅度越大会看起来越帅,尤其是在做最后那个收式的时候,指挥家用力一收,所有的音乐便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如果换成舒缓的音乐,这时候指挥家就会用指挥棒慢慢的在空中画一个圆来结束。
说到指挥棒,我也一直很好奇它为什么只有一根,目前查到的资料是拿指挥棒的那只手是用来控制节奏的,而空着的那只手是用来控制情绪的。
指挥棒是用来增加指挥的表现力的,也可以更加清楚的使乐队看清指挥的手势,对于它的材质也很讲究,有乌木的、枣木的、象牙的,特别讲究的指挥家还会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
要成为一名指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指挥是一门专业的课程,它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依据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的课程表,成为一名指挥家,本科要学的课程有:音乐史、总谱读法、发生训练、合唱写作、单声部歌曲写作、声学与声学心理、合唱音乐与剧目课、乐器学、第二乐器(管弦乐、钢琴、管风琴)等等。
如此看来,指挥家首先要是个出色的音乐家,他必须要非常彻底的理解作曲家的意志,排练和演奏时要对整首音乐的节奏牢记于心,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乐器的节奏、要发出的感情牢记于心,他得有极强的耐力和记忆力。他还得是个心理学家,无论台上台下,要随时看出乐队中每个演奏者的想法,便于及时提醒他们。合格的指挥家,不论乐队演奏的音量多大,和声织体多么复杂,他都可以准确地听出某一个乐器的一个小错误,并要求演奏员改正。据说在舞台下他还得是个政治家,对外要有经商的手腕,要为乐队拉来赞助经费;对内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使不同的乐器演奏者之间配合的很默契,这样他们演出的时候作品才会整齐、协调。
好的指挥家会了解乐队的每一个成员,也会让每一个成员了解他,在现场演出中,指挥的一个细微的表情和眼神都代表着一种命令,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就代表着指挥家的水平。
所以指挥家不是谁都能做的,现在想起来以前在学校大合唱的时候,站在前面指挥的同学完全就是瞎比划。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讨论指挥家舟舟的水平的。我了解了关于指挥的一些知识后觉得他的才能确实被大众夸大了,他应该是听到音乐之后身体会像我们一样有反应,这种反应是后于音乐的。而不是指挥乐队的人把曲目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对于指挥这项工作,他是本末倒置的。不过多少年了,主流社会都需要“身残志坚”这样的故事来感动自己,于是也就宁愿相信他是个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