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它们和谐生活在一起的,叫做“尊重”。
不同意对方,不代表就要与他为敌。应该最大程度地保持对人的尊重,问题背后总有合理的一面。(里要控几里几集)
消沉的人也许是在用谨慎来回避失败;焦虑的人也许是背负了太多的期待不知拒绝;什么都不做的人,也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争取他的权益。
是能看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还是认定“他犯了错,必须马上承认”?后面这种心态无论怎样美化,都会让你的建议带出不自觉的傲慢,居高临下的。
带着等级感的沟通,结果可想而知。谁愿意听一个看轻自己的人说话呢?即使是父母对孩子。孩子也本能的感受得到。
相反,对方越是被理解,越是感到安全,就越是愿意打开自己,像一个蚌那样缓慢打开,才能开始尝试新方法。
如何做到发自内心地尊重,又恰到好处地表达“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拓展当事人看问题的角度呢?关键在于内心是否真的如此相信。
我相信你,这才是最难的部分。这是所有父母的课题。
# 一会儿就又能吃到牛肉馅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