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人把保健品当药!
从权健出事,到最近被立案调查的无限极,保健品被空口冠以种种神效,虚假夸大宣传,无数家庭被洗脑。
令人困惑的是,一方面,这些年中国保健品行业骗局丛生,前有莎普爱思和鸿茅药酒,后有不断被扒出黑料的权健帝国。
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对保健品的热衷度从未真正淡去,不惜花高价买入保健品当药品服用,且对其效果深信不疑。
从消费者层面来讲,选购保健食品时,但凡说是保健品的,一定要谨慎去看待,选购保健食品一定要科学、理性,首先应了解什么是保健食品。
除此以外需要明确的是,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不能治疗疾病;购买过程中不要被免费体验、礼品所诱惑,不要被亲情引导、亲情营销及关爱所迷惑;也不要被夸大的功能声称和表述所蛊惑。
二、保健品,信还是不信?
保健品,一般多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
根据我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中的定义,“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小映要说,就算要给孩子吃保健品,也不要抱有可以治疗疾病的想法。
购买保健品时,更要选购合规并适合少年儿童的种类。
1.注意查看标识
正规保健品,首先包装上要具备保健品专用标识。
保健品标识,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天蓝色专用标志,俗称“蓝帽子”。采用的批准文号是「食健字」。
有时,商家还会把没有治病疗效的保健食品称作保健药品销售,这时家长也要注意分辨。
目前,正规的保健药品只有一种准字,就是「国药准字」。
2.鉴别过度宣传
“功效强大,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保健品≠药品,如果孩子生病了,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是最安全的选择,千万不要妄图依靠保健品来治病。
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3岁女孩,紫癜患者、癫痫患者,都在无限极经销商的误导下,停掉了正常的药物,严重影响了治疗。
而因三鹿奶粉受害的少年,在患上肾病之后,家人轻信无限极经销商鼓吹保健品可以治病,一年多后,孩子因尿毒症去世。
“纯天然、无毒副作用”
伴随着这句话,过度宣传的保健品商家还会套用“是药三分毒”的话术,戳中家长的痛点。
实际上,“无毒副作用”基本上就是完全无用,但并不是“就算没用,也吃不坏”。
对于病人、孩子来说,一些保健品甚至是有害的,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
“xx天,药到病除”
号称可以在几天之内就消除身体不适的保健品,迎合了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快点康复的心理。
但是,例如感冒等自限性疾病,在一定时间内,孩子自然会恢复,根本不是保健品的“神奇疗效”。
3.适当吃,不滥用
保健品、营养素,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进补,但绝对不能替代日常饮食。
如果宝宝体质虚弱,可以在儿童专科医生,或综合类医院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注明儿童配方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类保健品。
益生菌
在宝宝服用抗生素或者腹泻时,医生往往都会给予益生菌配合治疗,帮助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
但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生菌,而且也不需要长期给孩子使用益生菌。
维生素AD制剂
顾名思义, 维生素AD制剂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加鱼肝油或精炼食用植物油溶解并调制浓度后制成。
为了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每个宝宝出生 15 天起,每天都要吃 400 单位的维生素 D,一直吃到 2 岁。
小映提醒,很多人习惯把维生素AD制剂叫做鱼肝油,但是真正的鱼肝油,是鱼肝中提炼的脂肪油,并不适合孩子吃。
三、这些保健品,不建议给孩子吃!
1.增高保健品
可以增高的保健品,根本不存在。
而号称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其中可能掺有性激素,短期内促进了身高增长,但却会加速骨骺闭合。
最终,原本孩子要长到1米8,却被限制在1米5。
2.蜂王浆
蜂王浆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会和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类雌激素样的作用,孩子服用后,会出现乳房增大等性早熟症状。
另外,蜂产品均可能引起过敏,不要拿孩子的健康试险!
3.人参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宜服人参。
身体健康的孩子,如果滥用人参,反而会削弱机体免疫力。同时,人参中的人参皂苷,也有类雌激素作用,同样会让孩子性早熟。
孩子服参过量,还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麻痹,让心脏的收缩力减弱,血压和血糖降低,严重危害生命。
4.牛初乳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初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白细胞、生长因子等。
但是,牛初乳虽然有营养,却和人初乳成分差别很大,人类幼崽根本无福消受。并且,随着肠道发育健全,宝宝的免疫力也不再依赖初乳中的成分。
从 2012 年 9 月 1 日起,国家卫计委已经禁止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同样禁止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