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于时间管理、写作、行动你有没有好的经验可分享?
【答】:
1、关于时间管理:
首先分配时间——我的原则是抓关键,每天做完跟目标有关的3-5件事,其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同时管理精力——觉察自己的精力变化,找到适合自己高效工作生活的节奏,顺应它。
比如村上春树,清晨5点起床、晚上10点前睡觉,一日之内,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他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悠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读书或听音乐,放松精神,尽早就寝。他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20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比如我自己,据我对自己的长期观察,我是一个典型的晨型人。习惯早睡早起,早起后的时间里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能够保持专注做有难度的工作。或许是上午的意志力和能量消耗太多,下午的注意力就没有那么集中了,到了晚上感觉自己就像是用了一天的手机,不停地提示自己电量已不足。
所以,顺应自己的天赋和习惯偏好,我选择早睡早起,清晨和上午优先安排优先级排列中重要的事项,下午和晚上则处理不太重要,不太需要高度专注的事。
2、关于写作:捷径就是——多写。
3、关于行动:做,就对了!
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在行动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问题,你才会做出调整,你才会向前迈进,你才会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你才能验证想法,你才会更了解自己,你才能明确方向,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扎克伯格在2017年哈佛演讲中说过:“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想法并不会在最初就完全成型。只有当你工作时才变得逐渐清晰,你只需要做的,就是开始。”
七、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话介绍一下结构化思维PDCA和SCQA吗?你是怎么运用的?
【答】:
简单说,
PDCA思考模型,是一个改善行为、达成目标的工具。比如,你想养成一个新习惯,设定了计划,制定了目标。你管理一个项目,你有计划,有期待。包括每年、每月、每天,一切你会制定计划,达成目标的情况都适用。
P就是你的计划。D就是你的行动。C是行动后的检查。A是检查后的调整。调整的细节加入下一轮的P,开始新的行动D……无限循环,不断改善,越来越好。
① 举个例子,在年度、月度、每天的计划、行动中我会用。年初、月初、每天的计划做好以后(P),我会去行动(D),行动之后有总结,比如月度总结、每日总结,总结中肯定要检查、反思(C),是否做到了,为什么没做到,需要做出什么变更、调整(A),然后进入下个月或者明天的新一轮的PDCA循环。
关于PDCA模型具体在月度总结中的运用可以参考文章《用PDCA思考模型的思路做总结》。
② 再举个例子,在前面的问题中,关于时间管理里我们提到了精力管理,你就可以设定一个计划(P),从了解自己的精力开始行动(D),然后总结(C)、调整(A)……
通过一个个PDCA循环,到最终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工作生活的方式。
③ 再比如,很快我就要生娃了,生娃之后,我会增加一个新的角色——妈妈,我在时间分配的细节上就会有变化,这时我会设置一个新计划(P),去管理时间、适应角色、平衡工作和家庭,在执行(D)的过程中,通过每天、每月的检查、总结(C),做出调整(A),加入新一轮的计划……
PDCA循环会帮助我更好地适应角色、管理时间、达成年度目标。
SCQA思考模型,是一个表达工具。你表达自我,你分析别人表达自我,或者你教别人如何表达,都可以尝试用SCQA模型。
关于SCQA模型在表达、演讲、解决问题等等中的运用,例子可参考这两篇文章:《SCQA模型(归纳总结)》和《用RIA便签读书法,听李欣频老师关于低频、低谷、低能量的分享》。
无论是PDCA、SCQA、2W1H、三明治赞美法、RIA便签读书法、曼陀罗思考法、清单法等等关于思考、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型、方法论,都是工具。
举个例子,你说要采访我,我说“好的。”就没有下文了。和“好的,那咱们来列个提问提纲吧。”后者就是一个引导,用的是清单法。
它们的作用就类似你遇见了一个汉字,从不认识,到你知道、会读,到会写,到熟练读写,到会用,到有意识地使用,到游刃有余无意识地使用——是一个记忆、应用、熟练、内化的过程。直到它成为你大脑思维的一部分,在你遇到问题、表达、思考、分析等情况时,大脑会自动检索,是否适用,要不要启用。
当你把别人的知识,变成你的知识,把你的知识,变成你的能力,把你的能力,刻意练习变成自动化的行动或思考的习惯时,这些“招式”就会变成你的“内功”。在“使用”时,就会变得灵活,你会延伸出千万种的使用。
推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