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渴望认识外在的世界,也同样有认知内在世界的内驱力,而情绪就是我们内在世界的景观之一,只是我们忽略了他,或者我们自己的这个景观本身就是一个空白。
所谓知道情绪,主要是指能清楚地表述情绪。表述的准确达意,情绪就能好转。这就像我们从一面奇特的镜子中看到了内心的自己。
比如:
幼儿园门厅的钢琴下,一个3岁的小男孩在专注的玩耍,起身时他撞到了头,便大哭起来。妈妈忙跑过来,拥抱着孩子,边揉头边安慰说:“好了,不痛了,不痛了。”孩子恼怒地捶打着妈妈,妈妈更加急切地揉孩子的头······妈妈是以为孩子是撞痛了,所以着急忙慌地想缓解孩子的痛楚,但是孩子生气地推开了妈妈。
妈妈坐在孩子对面,无助的看着他。旁边老师过来说:“你很恼怒自己撞了头,是吗?”孩子忽然就不哭了,似乎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在······然后他舒了一口气。老师又说:“你知道了,就不会再撞了。”
好一会,他回味过来,然后思考似的离开了。妈妈很惊讶,他急切的走到老师身边,问了老师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不是真正问题所在)。老师说:“你要把孩子内心发生的情绪告诉孩子,就像要把它的鼻子眼睛告诉她一眼。”
所以,我们要知道情绪的产生是因为什么。例如这个孩子,主要的情绪并不是“疼痛”这样的身体感觉引起的,而是由“惊恐和恼火”这样的心理感觉引起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怎么能知道他内心是怎么了呢?
认知情绪,我们需要认识感受,体验和觉察。
儿童认知情绪本身就是在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在0~6岁的阶段,情绪认知是最重要的认知,他甚至比认知外在世界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早期儿童建构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
怎么做呢?
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孩子的情绪,以便是孩子发现、熟悉、发展自己的情绪世界,而不是一生滞留和压抑在自己的情绪迷茫中。
准许孩子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准许孩子哭,不批判好坏。准许意味着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的过渡。
比如(从语言开始建议):当孩子有情绪时,你可以用这样几句话。
第一句:妈妈(爸爸)看到你非常生气(伤心、恐惧、恼火等等);【给情绪命名】
第二句:你想生气(伤心、恐惧、恼火等等)就生气(伤心、恐惧、恼火等等)吧!允许孩子有情绪存在。
第三句:妈妈(爸爸)陪着你。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
我们如何处理那些不被别人理解和接纳,并且被理所当然的认定是负面的事情和情绪呢(情绪真的有负面的吗)?
一个人如何和自己相处,在很大程度上不完全取决于头脑与理性,因为理性只能分析和认识情绪,而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着有赖于情绪的成熟度。
对于儿童来说,情绪来临时就是纯粹的情绪。“纯粹”非常重要,儿童大哭时便完全在其情绪中,全然的感觉情绪,高度专注于情绪,然后情绪便流淌了出来,不再存留在儿童的生命中。情绪因为某个原因来临,又因为全然感知而流走······情绪是短暂的,这样流动而不是阻塞的状况,在儿童18年的成长中,会促使儿童逐渐趋于内在的平静与祥和,最终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儿童内在的情绪运转是一个天然的过程。情绪像河流一样在生命中流过,······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儿童不会躲避,不会批判,但儿童会观察、感知、熟悉、了解、升华······
情绪帮助妈妈发现孩子,觉察自己。孩子就是这样,在认知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时,依靠一种奇特的能力觉知者成人的内心世界,带着成人走向情绪的更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