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播到三分之二,故事也进入高潮,几乎所有的冲突叠加在一起:医院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医疗器械幕后交易的后果,医患冲突,特别是医生和患者还是亲人,相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后边会否极泰来。也许有些戏剧化,但艺术毕竟要高于现实,才能更高效地表现生活。
靳东的戏越来越出色。无论是与林欢父亲对话时流下的泪水,哽咽的声音,还是在天台上与钟主任打完电话后独自趴在台边无声的哭泣,让观众都请不能自已。我相信靳东完全带入了自己的感情,用心体会了角色的心理,这是那些只会对口型,哭只会声嘶力竭的流量星们永远做不到的。
艾滋病患者的问题有很多人说了,有人觉得以林欢的素质不会如此无知,不会如此不理智。但是,永远不能高估人性。别说是艾滋病,即使是其他普通传染病,当家人病重的时候,谁不希望万无一失呢?现实生活中,有人即使公交车上旁边坐着农民工,也要嫌脏的!
值得关注的还有抗生素问题,这离普通人的生活更近。林欢的养父之所以感染耐药菌,还有一个原因是因身体不好,之前长期使用抗生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抗生素成了许多人治疗的万能武器。就连小小的病毒性感冒,本来是自愈性的,很多人特别是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经历发烧咳嗽这些正常过程,往往主动和医生要求“输个液吧”,以长远的身体健康代价换取眼前的速效。医疗知识的缺乏是很普遍的,自己没有常识盲目依赖医生,等有了问题又把责任全部推给医生。而且,这和学历水平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有朋友大学毕业,照样滥用抗生素。所以,剧中林欢对庄恕的指责并不是无本而来、毫无情理。
庄恕的哭、林欢的哭都符合身份,预告片中陈绍聪因钟主任出事的嚎啕大哭,同样也是自然的,绝不会看了让人尴尬。那些大睁着眼睛、连眼圈都不红,只有人工泪水,怕弄坏了妆容不好看,脸部肌肉没一点变化的哭戏,相比之下令人作呕。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一部好剧就是无数个这样的细节构成的。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则只有从生活中来。脱离实际的细节或者说没有细节,这样的电视剧荒唐可笑,怎么可能打动观众。
估计看到现在,再没有人觉得和《琅琊榜》相似了,至于医院版《甄嬛传》更是无稽之谈。庄恕寻求真相之路,几乎一直是独自承受,还要进行正常的医疗工作,没有人和他分担,真的太艰难。比起梅长苏的呼风唤雨,天壤之别。但越是困难中的坚持,越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30岁以后看的电视剧很少,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前些年,除了《潜伏》、《士兵突击》、《大染坊》等少数几部,没有多少太强烈欲望去看的剧,经常是看几眼,忍受不了画风就放弃了。从《琅琊榜》开始,关注正午的剧。因为它们一直保持着一部电视剧应该有的样子,还因为,他们比以前的剧有更文明进步的观念,超越了传统思想。已经21世纪,再拍什么国共对立、高大全的英雄、仁义道德说教的戏就没意思了。好的立意和大格局,是好戏最基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