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有一位老师令我永远无法忘怀,她就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万秋兰老师。
自从06年毕业至今,我常梦回金陵。大气的玄武湖,温婉的莫愁湖;春天的梅花山,入秋时的满城桂花;古老的鸡鸣寺,多情的秦淮河都令我魂牵梦绕。我也总忆起东南大学校园里的美景,那大礼堂前永远碧绿的池水,那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几乎成了抹不掉的乡愁记忆。但是,眼前出现最多的,还是导师的身影。我似乎总是看见她,衣着简朴、精神矍铄、脚步匆忙地走进动力楼。
但毕业后的我,回到自己的家乡,也成了一名老师。学校的实力和水平有限,老师的精力多用于重复教学工作。加之这十年我投身到家庭的琐事中,几乎将所有的精力用于抚养两个孩子长大,事业上毫无进步。我总觉得自己似乎辜负了导师的期望,因此,联络渐少。
但我明白,就像牵着一根风筝的线。我从未将思念放手。
我想起,每到中秋节总会收到月饼,那是导师慰藉我远离家乡的思乡之心;每到寒暑假, 她体谅我不好买票,总会特批我提前离校。有一次我因为水土不服脸上起了疖肿,她第二天就给我带来了药膏。我入学时成绩不高,但她竟然收下我。我深知,收下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在我们这个功利的社会里,在这个连学术也被浮躁之风浸染的时代,直到今天我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感觉到自己课题做不下去时,是导师安慰我,并帮我列出论文的研究提纲。甚至,我发表的论文都要她帮我决定投稿到哪个杂志社。我知道这是不应该的,是她对我特殊的关爱。她也从未指出我的不如人之处,所给予的全是鼓励。当我们实验室讨论问题时,她会夸我问题提的好,思考多。甚至,因为在读研之前有过两年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经历,她还称我为“老师”,说我是她的同行。过新年如果有座谈会,她会说我“多才多艺”。总之,她将我的不足和缺点避而不谈,只不断地激励着我去完成学业。我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论文,而这里倾注了导师太多的心血。我记得06年春节过后,她的脚伤仍未痊愈,我一次次到她家中看论文的修改意见。她连一个标点符号、抑或一个不合适的字都仔细斟酌。数次交流修改后,我的论文终于完成,而且成为了一篇优秀硕士论文。她仍不忘鼓励,告诉我学术的道路上,需要耐心和一点点的前进。在我硕士答辩的当天,导师提到的还是毕业后的研究工作。
她给我的关怀,令我感激并感动,却从没有当面表达过。我只在毕业后给她带过一些家乡的特产,而在毕业五年后我到东南大学参加会议,导师却是亲自买了南京的特产到我住宿的宾馆看望我。毕业后,我与她通信,她教给我的是如何讲好第一门课,教我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如何立足。
我从她身上,逐渐明白如何去真正帮助和鼓励一个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这是师者的最伟大之处,不是只会教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
在与她接触的三年中,我也被导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征服。她永远的朴素,永远的乐观。衣着如此,使用的东西如此,家中的陈设也如此。她在物质追求上淡泊而又淡泊,却在事业上,学生的学业上孜孜以求,丝毫不懈怠。她是精神富有者,纵然离开她身边多年,我也觉得有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精神世界的前行。她的脚崴了之后,坚持了好久才去医院,等终于确定必需静养之后,我看到得是乐观如她,在家中烤着电暖器工作。她也一直谦虚,对学生的看望和尊重报之以感谢和更大的尊重。
因此,当十年后,当我获悉所有的学生要为导师做一本纪念册的时候,我是准备着要回去南京看望导师的。因为,她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了我,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永难忘的记忆。正如她的名字,她以如兰的芬芳,默默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