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教师节,我们今天聊聊教师那些事儿。
提到教师,大家是不是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会想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呢?今天我们给大家聊一聊教师的“冷知识”。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至圣先师”——孔子。
为什么他被有这样的称号呢?那个时代也有学校,但是都是官府垄断的,服务对象也都是贵族子弟,一般的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当时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
孔子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他在《论语·述而篇》中写“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就是十条干肉,这句话的意思是初次见面要拿十条干肉我都会教诲他。听起来十条干肉也不少,但实际上象征意义更重一些,因为在他的学生中,既有像颜回、曾子这样比较贫穷的学生,也有像子贡、冉有这些富家子弟,这些富贵弟子其实是孔子办学的主要赞助商。
相传,孔子一生教导了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大贤。在当时那样的时代下,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教育机会,因此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现在很多学校的门口都会塑造孔子像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卓绝贡献。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以孔子的生日为教师节。我们大陆将教师节定为9月10日,一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方便开始尊师重教活动,二是因为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
孔子曾经在杏坛之上弦歌鼓琴,教授学生,后代也有“杏坛”来指代教育、老师。
到了汉代,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上升为经典,所以后代在学校里教经学的老师就称为“经师”;古代主宾之礼取东西向,主人坐东,现在俗称“做东”、“东道主”,而让客人坐西位表示尊敬,老师为尊客,所以老师又名“西席”、“西宾”。
到了文学作品,我们通常用“园丁”、“蜡烛”、“孺子牛”、“灵魂的工程师”等词来形容老师,而把学生比喻为“桃李”。最有名的当属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本来是写爱情的,后代的人们用来形容老师的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刻画了老师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有一段对自己作业的批改,总会让我们想到自己生命中那些负责、严谨的老师们。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很不容易,是福气。甚至一个好老师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教师张桂梅老师扎根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帮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她曾说“我想让山里的女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因为)女孩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样的坚守在当今这样的社会中显得弥足珍贵,令人动容。
当然,现实中也有一些老师虐待、侵害学生的案例,老师是一种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对一个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提倡尊师重道的同时,也要剔除极个别的害群之马。
愿师者能善待学子,愿社会善待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