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译了一本书《弦理论》,以下是自荐词。
《弦理论》是一本很薄的书,英文名“The Little Book of String Theory”,正文不到200页,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小书。作者古布泽(Steven S. Gubser)就是研究弦论的,是该领域内重要的青年学者。
小古属于年少成名,1989年的时候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高中生,一年以后他又赢得了化学竞赛的银牌。博士期间恰逢第二次超弦革命,是最早研究AdS/CFT对偶的研究者之一。
本书最后一章讲夸克拖着一根垂向第五维的弦,并形成对夸克拖曳的力正是作者本人在第二次超弦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工作(Drag force in AdS/CFT, arXiv:hep-th/0605182)。同时这个工作也与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实验有关,属于不多的把弦论和实验联系起来的努力。
作为一本写给普通公众的小书,古布泽没有采用一般科普书的写法,书中一上来就开宗明义,他将帮助人们理解弦论里面的物理学,而非介绍与之相关的那些物理学家。
但这可能吗?在学院中,如果我们要修一门弦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先修课程,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自然少不了,甚至群论,规范场论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在课堂上又一定会充斥大量的数学公式和一大堆如“隐藏的维度”、“快子”和“弦对偶”等行业黑话,就像谢尔顿给霍华德(Howard)上的那节令人不快的物理课一样。
作为一本科普书,本书几乎没有数学,只出现了质能关系、不确定关系和热涨落等少数几个公式。当然作者并不吝惜使用数字和数量来说明问题,比如作者举例说“当你以10米每秒的速度奔跑起来的时候,时间确实会慢点,但只慢了10的15次方分之一,或千百万百万分之一”。
Joseph Polchinski说“物理学家靠计算、物理推理和相互检验,而不靠证明,他们能理解的东西一般说来比能严格证明的东西大得多。”
估算是物理学家养成对世界真实感觉的重要方式,古布泽把书中出现的数字和计算按章节发布到互联网上,这部分虽然没有作为书的一部分被印刷出来,但对读者管窥物理学家如何工作却是极端重要的。现在这部分我也已经翻译出来,发布到如下网址(http://www.qijihao.com/index.php/Article/index/id/229)。
作为工作在弦论研究第一线的物理学家,古布泽有大量对弦理论及相关概念的独特理解,这些理解被作者以讲故事,打比方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贯穿全书始终。比如作者把量子力学的基态比作琴弦的基音(第二章),把弦论对我们这个能量量级世界的影响比作古罗马对今天世界的影响(第四章),把弦对偶比作金姬·罗杰斯和弗雷德·阿斯泰尔的舞步 (第六章),把弦论中快子的不稳定比作在山脊上登山的登山者(第七章),把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的粒子比作射入水中的子弹(第八章)等等。
这些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述大大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弦论的门槛,同时它们又是专业和地道的。普通读者由此可以领略物理思维的独特魅力,而对更有雄心的学习者而言,如果你想深入地研究弦论,这些比喻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的角度。
物理学的一大功用是建立我们对世界的想象,使得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变得是可以理解的。就这一点而言,物理学家和普通人实际上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即如何想象全然陌生的对象,古布泽在书中分享的这些比喻和隐喻正是建立这种想象的关键。
最后,希望这本译作能够打破弦论在大家心目中“高大神秘”的形象,成为诸位读者接触弦论的第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