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人物》杂志的一篇专访把#李宇春父亲曾劝她退出娱乐圈#的话题送上了热搜。
出道十四年,李宇春依然是娱乐圈个性最鲜明的人物之一。关于她的话题,也从未有过降温。
事情追溯到2013年的年末,李宇春在长沙机场的电梯被人群压倒。
一个月后看着女儿依旧肿胀的小腿,原本就对演艺圈存有疑虑的春爸,当时就萌生了让女儿退出一线的想法。
去年,在李宇春的巡回演唱会进行到成都站时,李宇春突然滑膜炎发作,但她仍然选择打封闭后拄着拐杖上台。
这一刻,爱女心切的春爸再也按捺不住,他找到李宇春的经纪人,正式向她提出了让李宇春退出娱乐圈的建议。
然而这项退圈的建议,当即就被李宇春否决了,她对父亲说:
“我们不是支个摊儿,然后乐队一奏一唱就结束了。其实每一点进步,都是经过跟不同的团队不同的试错,一点一点抠成这样的。这个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所以不可以轻易地放弃这件事情。”
偃旗息鼓的确不是李宇春的处事风格,因为在她的字典里,从来就不存在打退堂鼓一说。
01
自从2005年那场声势浩大的超级选秀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选秀冠军、新生代偶像,轮番出现在观众眼前。
然而,在一个又一个初时闪亮登场,不久却又迅速销声匿迹的偶像群体里,李宇春就像定海神针一样,十四年来始终屹立不倒。
被300多万张短信投票送上冠军席位的李宇春,无疑开启了国内流量偶像的先河。
在承接万千粉丝疯狂呐喊与极致崇拜的同时,冠军之名也不可避免地把李宇春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初代流量,自打李宇春拿到“超女”选秀冠军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对她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
萦绕在李宇春身上的话题实在太多了。
草根出身、非主流发型、假小子中性风、一夜爆红……
一切的不满与质疑都在指向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她?
这不仅是外界对李宇春抛出的质疑,也是夺冠之后的李宇春,对自我的反复发问。
这个缠绕在众人心头的问题,不久后被李宇春唱进了歌里,并且还被她做成了个人演唱会品牌——“Why Me”。
那些年,夹杂在粉丝狂热的追捧,与网友的质疑之间的李宇春,成为了人们口中不断热议的焦点人物。
喜欢她的人盛赞她台风好、有个性,是新时代的偶像标杆,讨厌她的人则说她不伦不类,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宇春都肩负着众人的非议在娱乐圈前行。
关于她的讨论,非但没有随着时间淡去,反而在新媒体时代的降临中愈演愈烈。
顶着选秀艺人之称横空出世的李宇春,因为她的中性化打扮,没少受人诟病。
而这种对她形象上的偏见,在2009年集中爆发了。
一场以李宇春为靶心的恶搞风波,在网络上大肆蔓延开来。
诸如“信春哥,不挂科”、“信春哥,得永生”这样的流行语开始席卷网络。
很快地,恶搞就从线上发展到了线下。
在年中的内蒙古音乐节上,台下的乐迷们朝着李宇春大喊“春哥”,并不断地向台上投掷矿泉水瓶。
一时之间,李宇春再度被拉入了一场大众娱乐的狂欢之中。
然而与其说大众是调侃李宇春,倒不如说他们更像是在借李宇春,来发泄自己对另类文化的不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实的李宇春是什么样的,他们并不关心。
是否听过她的歌,或者看没看过她的演出,都不重要。
因为李宇春的形象,早已经在他们的脑中固化了。
总之,一提到李宇春,嘲就对了。
被流言所裹挟的李宇春,也没有公开辩驳过什么。
反而是在被全网黑得最惨的那段时间,李宇春开始尝试音乐创作。
她为自己的音乐专辑填词作曲,她不再甘于做一个单纯的歌唱者,而是选择蜕变成一名勇于表达自我的音乐人。
同年,李宇春还跨界影视圈,参演了由陈可辛监制的电影《十月围城》。
在那个女孩不可唱戏的时代,李宇春饰演的天津女孩方红,常年随父亲颠沛流离于戏班里,自小染上了男孩子的性格。
她骨子里的倔强和温柔,仿佛是为李宇春量身定制。
凭借片中的方红一角,李宇春获得了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就像当初有人断言她红不了多久,她也并不急着反驳,而是用一张又一张专辑销量冠军的成绩,来击退流言蜚语。
少说多做,成了李宇春打破标签的第一步。
02
李宇春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眼中意味着人气、流量、爆火,意味着个性、怪异、争议,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新时代的序幕。
其实更多时候,李宇春这个名字,是以一个符号的形式被人们讨论。
就像李宇春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可她却说“其实不是我上,是节目。李宇春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那么隐匿在“李宇春”这个名字背后的真实个体,又是什么样的呢?
事实上,李宇春不单是在外形上追求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她极具个性的内在,以及她身上那种持续自我塑造的能力。
在《西门少年》里,李宇春唱道:“他们企图让我沦为被现实裹挟的人质,我梗着脖子摇头低声说了个不字。”
李宇春一向是个非常具有主见的人,她不会因为别人的褒贬而改变自己的意志。
她说:“我从来没有认为我自己是怪物,这些东西都是你们赋予我的,于是我才有了一种格格不入。”
有人试着问过李宇春,为什么“超女”后来之间的关系,好像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亲密?
她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们就是不同的个体啊。”
2013年,李宇春暂停了商演,转而开始涉足酬劳并不高,但却更能给予她价值感的话剧领域。
她在赖声川导演的话剧《如梦之梦》中,扮演一名医生。
对李宇春而言,价值的体现要比价格的体现更重要。
李宇春总是习惯性地拒绝一些快消行为。
自出道以来,她一直不习惯用音乐以外的方式跟粉丝交流,她甚至不愿意称乐迷为粉丝,她还是喜欢叫他们歌迷。
她也不喜欢接商业演出,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你干多了,你的心气就没了”。
她在意自己的歌手身份,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特质。
她说自己在制作专辑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向市场妥协的心态。
“专辑对我来说是件神圣的事情,我希望让它有我自己的想法,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自我表达,我应该会很遗憾。”
对于外界赋予自己的名气与评判、簇拥与标签,李宇春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一点都不沉溺在其中。
她在《哇》中写道:
家世 职业 身份 性别
肤色 年龄 文化 语言
时代 观念 标准 眼光
与我 无关
我们不必陌生人赋予
我们时间已所剩无几
百无禁忌 成为自己
李宇春不是那种情绪大起大落的人,不论是获奖领奖杯的开心时刻,亦或是几年前被人颠倒性别的“至暗时刻”,她都没有流露过多的情绪。
一直和外界保持着一定距离的李宇春,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也是怎么简短怎么来。
李宇春的“冷淡”,除了固有的性格因素外,和她身上长期以来所遭受的网络暴力不无关联。
她说自己以前常被人说酷,但其实她之所以看起来很酷,是因为她感觉到不适。
这其中有被聚光灯围绕的不适,也有潜意识里害怕人群中会冲出一个人突然对她品头论足而产生的不适。
但现在的李宇春,变得越来越松弛了。
或许刚出道的头几年,李宇春还总是局限在一些小我的感受里,但现在她愿意适当地打开自己的感官,接收更多外界的信息。
她开始关注社会新闻,因为曼彻斯特爆炸案,李宇春写了一首叫《焰火》的歌。
她在开头诘问:“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在李宇春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强烈的偶像自觉性,她的饥饿感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促使她不断成长。
03
如果有人问,李宇春凭什么火了这么久?其实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十四年前,李宇春成为了一批既有活力、却又充满着迷茫和疑虑的年轻人的“出口”。
她能从比赛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得益于普罗大众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时代成就了她。
然而当她被命运选中,成为了被架在神坛上的人,她没有容许自己逐渐泯灭在众人加诸于她的光环与非议之中,而是始终坚持做自己。
终于,在这个女性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的时代,李宇春成功扭转了人们对她的看法。
现在大众眼中的李宇春,早已不再是异类般的存在,她更像是个勇敢打破桎梏的勇士。
然而,反观当下的演艺圈,相较于李宇春那批从歌唱选秀中走出来的个体偶像,近年来的娱乐圈,却越来越有种批量生产团体偶像的迹象。
诚然,偶像的数量越来越多,爱豆们的流量也越涨越高,但偶像的个性、光彩,却好像越来越模糊不清。
李宇春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她直言现在的偶像“反而少了一些反叛精神”。
现在流行的口号是“你由我们创造,我们是你的创始人”,在她看来,如果偶像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引领和输出自己的价值,那是非常可悲的。
近几年,曾经以偶像出道的李宇春,也开始在综艺节目担任导师。
譬如综艺《燃烧吧少年》,这是一档青少年才艺养成节目,曾放言或将掀起当年《超级女声》的盛况。
虽然节目难以再现传奇,但担任“少年掌门人”的李宇春,依然勾起不少人对“超女”时代的记忆。
她在节目中表达过自己对新一代选秀偶像的建议:
“其实歌手的时代在渐渐地过去,而即将到来的是音乐人的时代。我希望他们在未来除了舞蹈、除了演唱,有更多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意在里面。这样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
在李宇春看来,流行音乐最终的表达一定是自我的表达。
但是现实却又好像在告诉我们,眼下的大环境似乎并不是培养优质偶像的沃土。
正如李宇春所说:“大家只会不断地制造节目,但是并不会为了一个歌手或者艺人的培养,去做更多更全面的事情。”
我们的确看到了越发复杂的赛制和越来越酷炫的节目效果,可在那些衣着光鲜的爱豆身上,我们却好像再也看不到偶像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价值输出的痕迹。
他们大多拥有着雷同的面孔与相似的才艺,他们就像是由这个快消时代,所制造出的一件件可替代性极强的快消产品。
面对越来越被廉价化的“偶像”,李宇春也会感到懊恼。
在李宇春和许知远对谈的那期《十三邀》里,当他们谈到“偶像”一词,两人各自分述其对偶像的理解。
李宇春说:“偶像是质疑、是生意、是忍辱负重。”
而许知远却说:“偶像是信念、是价值、是大放异彩。”
显然两个人说的,并不是同一个时代语境里的偶像。
李宇春最终也坦言:“偶像这个词越来越薄了。”
04
话说回来,当我们在谈论李宇春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作家韩松落说:
“根据我对男性的多年观察,如果一定要用最迅捷有效的方式来勘察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谈谈李宇春。在谈论李宇春时,男性会最大限度地、毫无顾忌地袒露自己的教养和见识。尤其是自己对女性的看法。
有教养的男性,即便不喜欢李宇春的形象和歌声,也会表示尊重,因为,李宇春怎么勾画自己的形象,是她的自由,喜欢她,也是她歌迷的自由。教养欠缺的男性,就做不到这点,他们的统一特征,是将自己作为万物的尺度。”
在李宇春的粉丝当中,女性恰恰占了绝大多数。
相信她们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喜爱,倾注在李宇春身上,大概不止因为李宇春是个敢于打破常规,不选择迎合传统男性视角的“另类”艺人。
或许更因为这份喜爱,承载了她们对自己生命自由度所寄予的一种美好向往。
许知远曾说,李宇春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纬度。
他认为:
“李宇春就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潜水艇,她有她的速度,她在水面之下,她逃过这个浪花,但是潜水艇有自己的体量,当她浮出水面的时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花。”
最近,李宇春又参加了表演类综艺《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在其中她尝试扮演了残疾人、癌症患者、村妇等形象各异的角色。
编剧史航说李宇春是《我就是演员》这个舞台上最好学的人。导演康洪雷形容李宇春的村妇表演是“隐在乡土和村舍之后的一束绽放的朝天椒”。
然而李宇春曾形容自己:“我是全球化的、碎片化的、数字化的;但同时我是本土化的,我有一颗科技革命和数字浪潮席卷不了的温暖之心。”
她说自己十多年后再度参加比赛类节目,不是为了展示什么才艺,而是想探究自己作为一个鲜活生命存在的个体,还能挖掘出什么,呈现出什么。
其实这么多年来,李宇春始终没怎么变过。
她还在专注于音乐,仍在尽力摆脱“流量”所赋予自己的荣耀与枷锁;
并且,她也一直为了把符号化的“李宇春”,尽量还原成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断努力。
面对父亲希望自己退圈的期盼,目前正像海绵一样努力吸收养分的李宇春,想来也只能对这份期盼道一声抱歉。
因为她很明白,纵使前路崎岖,但唯有一往无前地走下去,才有可能看得到未来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