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曾说:“嫉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
事实上,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过嫉妒别人的时候。他人优渥的家庭条件,卓越的业绩,突出的外形或者受人欢迎的性格都有可能曾让你眼红不已。
大多数人的嫉妒情绪往往只存在于一念之间,想想就过了。可是,少数人却将嫉妒这条毒舌栽培在心灵的沃土上,任其野蛮生长,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扎伤别人,就是刺痛自己。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中讲了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故事:
畅销小说家日高邦彦在出国前一晚在自己家中被杀害,凶手竟然是他昔日的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野野口修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对于作案动机却闭口不谈。
这不禁让人疑惑,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致使野野口修不惜做出杀人这样极端的事情呢?
在警察加贺恭一郎的深入调查下,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读书时,日高邦彦为人正直谦和,不但从没做过对不起野野口修的事,反而在他受到校园霸凌时挺身而出。
毕业后,野野口修的事业没什么起色,日高邦彦在写作圈混得风生水起,是日高邦彦介绍出版社给野野口修,帮他达成作家的梦想。
野野口修怎么会对自己的恩人痛下杀手?他的回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早就看他不爽了”。
让他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其实就是人性中卑劣的嫉妒情绪。
当日高邦彦在文坛上大放异彩的时候,野野口修却不幸得了癌症,巨大的差距让他的内心彻底失衡了。
嫉妒的火苗一旦被点燃,便以燎原之势,将心灵的原野烧成一片灰烬。
东野圭吾在书中写道:“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
故事中无边的恶意让人不寒而栗,其实,有时候生活的可怕程度,并不亚于故事。
2018年,山东临淄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某中学初三的一个班级里,班级第二名秦同学将第一名马同学残忍杀害。
凶手第一刀便直插心脏,接着开始追砍,被害人从脖子到胸前等部位一共被砍了13刀。
很难想象这样凶残的做法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而促使秦同学举刀杀人的原因,竟是杀了第一名,他就是第一。
不甘与嫉妒扭曲了少年的内心,让一个本该善良单纯的孩子变成了冷血的杀手,这样偏激的做法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足以见得,人内心深处的嫉妒是恶的根源,一旦失控,便犹如猛兽出笼,可怕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