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PP
我打开手机,在码字之前认真数了一下,我的手机内大概安装了100+个app,按照我的日常功能分类,真的是出门只靠手机基本都能搞定了。不过前提是,手机的内存要够大,起码64GB。现在的32GB貌似明显跟不上我的节奏了。
我是想说,好的产品是解决身边问题的。也就是最贴近生活的一切问题,如果可以通过一个app来解决,那就是极好的。
今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自己按照一天的时间轴大概思考了下我手机里的app是什么时候开启的,同时,看到了华为商城开启页面的一张长图【如下】,然而并不完整,我试图尝试了无数遍华为自带的截图功能,滑屏的节奏感始终不知道怎么掌握,结果只截了3/5的效果。。。截长图(需求来了)能来个更好的工具么???!!!这张图真的是跟我心有灵犀。也就省去了我再画一张图的时间了(时间剩下不多了)。
我的app来分一下类
1. 按用户角色
-单点:墨迹天气、百度卫士、指南针等
-单边:微信、QQ、skype、微博等
-多边:淘宝、红点、滴滴、e代驾、小红书、airbnb等
从单点到多边,壁垒趋向越来越高,启动难度也越来越大的一种趋势。换一句话说,单点的产品很容易被复制,而单边到多边的产品,由于用户角色越来越多,形成的平台和市场就很难被另外一个app短时间内替代掉。所以啊所以,现在大家貌似都在试图进入多边用户关系市场,分割自己的那一块小蛋糕份额,撕的也是你死我活的。
2. 按用户需求
-工具:解决单点问题,我用它就能够解决问题,没什么用户粘性。墨迹天气、计算器、指南针
-社交:彼此互相吸引。豆瓣、LinkedIn
-内容:特殊的工具,是价值观过滤器。喜马拉雅
-交易:做生意卖东西。小红书、淘宝、京东
-平台:复杂的综合体。微信
-游戏:打造平行世界。微信、QQ游戏
3. 按用户类型
-2B:把事情搞定 石墨、印象笔记
-2C:更注重用户体验 简书、知乎、Airbnb、蝉攻略
4. 实体形态
-BS结构:浏览器到服务端的结构,如网站类。比较适合早期产品试错验证。
-CS结构:客户端到服务端的结构, 我的app基本都是这类啊。
-软硬结合:我的手机啊。
-大实体: 比如汽车,有车、车联网、用户app
从上到下的排列,产品能做成功的难度和复杂度是逐渐增加的。
发现身边问题
还是按照一天的时间轴进行,每天其实还是会有无数问题出现而暂时还么有很爽的体验。
每天上班时间一到,出了家门开始,情绪就开始紧张,是因为要么是路上堵,开车慢,要么是地铁拥挤,饭盒也要被挤爆。曾经有同事跟我吐槽:我家住乡下,每天地铁站一小时的苦你能懂么?恩。这个交通问题,还有待更好的体验,叫滴滴也不能解决路上堵的问题。如果。。。路面上的车能接受统一的调度?......
如果是开车出行,停车也是个麻烦的事儿。以后车出行应该把停车加油这些烦人的问题都预先给解决了才是。
上班时间,认真工作,不玩app。
下班回家,想着吃饭。可以去菜场买菜做饭,可以叫外卖,可以去餐馆。外面吃多了总会腻,有个配菜app每天新鲜送上门也挺好的。
励志投奔一款好产品
如果每个人要跟我一样罗列一天的问题,可能还有无数不同的答案。然而,我也慢慢开始参与一款真正能够解决用户身边问题的产品。一款可以解决出行问题的产品。这里有多边的用户关系,有很庞大的组织结构、有很复杂的服务逻辑,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一个个去解决。在这样一个初始的阶段,似乎产品经理的职责还是极富有使命感的呢。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即将在电脑屏幕面前不停的码字,画草图,码字,画草图,做原型,画草图,码字字字字字字字。。。。。。所以第一个准备是为自己买了一个体验极好的机械键盘,以"哒哒哒哒“的强烈节奏感,自我带入场景。
然后第二个准备是后面铺天盖地的需求梳理以及概念设计
接着就是原型展示修改展示修改确认开发迭代1.0、1.1、1.2、1.3、1.4、1.5。。。。。。endless
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