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77次了,你俩就不合适。
-豆瓣网友
前段时间,老板看了阿SA新片,《原谅他77次》。
偶然的机会,女主角买了一本“原谅他77次”的日记本,店主告诉她,一个正常人可以忍耐别人伤害她的次数,大概是77次。后来男朋友每做一次伤害她的事,她就在日记本上记一次,记到了第77次,女主离开了~男朋友发现了那本日记本,意识到是自己一点一点将女主伤害透了,最后将女主追了回来。
私认为这个大结局有点强行圆满,豆瓣网友的一句话深得我心:都77次了,你俩就不合适。
原谅他77次?
人无完人,两个人走到一起,势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见过很多人的恋爱过程,有各种作、没事找事的,有爱的太深、一忍再忍、欺骗自己的,有当机立断老死不相往来的(这种在少数),分分合合得不在少数,当然,也有和和美美简直天造地设的那种。正常的逻辑是,谁没个犯错的时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老板认为磨合就是不断互相改正的过程,听说过所谓的鸡汤:“一个人爱你,就要爱你全部的样子,不应该让你去改正什么”。而事实是,做一个产品还需要不断优化迭代呢,况且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是要不断修炼,两个人促进关系正向发展,提高改正自己的一些部分,不是最正常的事吗?
但是反过来看,什么事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剩下的可能就是自我麻醉了。
我的一位朋友,听她吐槽过男朋友是一个很幼稚的人,孩子气,不会来事,有时候的行为让人哭笑不得,但更严重的是体现了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的一面。我们劝她跟男朋友好好沟通一下,两个人在一起需要磨合,共同成长。后来听到她再次吐槽过一次、两次,我们说要不算了吧,可能真的不合适,可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舍不得,她没有······直到最近发现,她的男朋友(现在是前男友了),同时在跟三个女生谈恋爱,摊牌后还跟她说:“我和其余人都是玩玩,只有对你是认真的。”
是挺认真的,事情发生前的一个周,他还提了结婚,见了女生的家长。
磨合≠屡教不改纠缠不休
一次、两次······七十七次?这个次数太多了,多到你们明明不合适,为什么还要强撑着去进行所谓的“磨合”?
老板想起来余春娇对张志明说“我好累,不如算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还有几个人能够像余春娇那样,陪着张志明长大、等着张志明长大,而电影终究是电影,给张志明的最终设定是他长大了,这个长大是余春娇调教了八年的结果。
八年,原谅他不只77次吧?
不知道如果余春娇也能得到这样一本日记本,将一次一次的伤害记上去,还能否坚持下来。毕竟,“有些事,写下来,真的可以帮助人做一些重要的决定”。而老板也相信,这不是记仇,而是让事实摆在眼前,让自己不要自我麻醉。
不如算了
曾经因为被欺骗,被背叛,老板当机立断得结束了一段付出很多、彼时曾想走到最后的感情,但在这之前,老板已经感觉到两个人好像少了点什么,好像并不搭,不过靠着一次次自我麻醉、自我欺骗,靠着那些偶尔发生的美好的事情,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终于是碰到了底线,崩溃掉了,分开了。
算了之后,没有感觉一切都明朗了,反而堵得难受,堵得恶心,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一年备战高考的时间,放下了。时至今日,老板仍觉得那段时间是最黑暗的时光,压力与失落并存,而最终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则是满足感最强烈的事。
早已分道扬镳多时,从偶尔听到的消息里,老板只有一个想法:当初怎么就那么喜欢呢?简直猪油蒙了心,不值、不值、不值。
但那只是所谓少年时代的青涩恋爱,放在今天这个年纪,好像已经失去了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气。
多少人说:“都什么年纪了,改了就完了,不出什么大事的话,凑合凑合得了。”
《北京爱情故事》里,王学兵信奉屋内红旗不倒,屋外彩旗飘飘,被妻子发现后追悔莫及,而妻子最终也原谅了他。将近老年时,这一对儿的故事换作刘嘉玲和梁家辉演绎,刘嘉玲问:“我只想知道那一次后,你再有没有?”,梁家辉说:“没有。”
那一次,真的可以记一辈子,即使已经被繁杂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尘土,但轻轻一抖,它就在记忆深处静静地看着故事里的人。
老板相信《北京爱情故事》里终究是美好的,即使是这个瑕疵,发生的前提也是夫妻双方互相深爱着,所以真的因为爱而舍不得。但远到那群明星,近到老板的朋友、家人,大家为什么能原谅,好像很多理由不是来自于有多爱,而是:孩子、年纪、时间精力······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老板可以说:在能给自己做主的年代,不要委屈自己,不如算了。
深陷各种所谓现实的人呢?
写在最后
有个爱你的人不容易,有个能搭伙过日子的人也不简单,遇到了就要好好珍惜,减少伤害,如果不自觉得就能够伤害对方时,或许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真的不合适。
原谅他77次?不如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