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每到写分享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翻开了笔记本,认真地回顾此次中原焦点论坛的课堂知识。
想想也挺好的,两天的论坛把脑袋塞得满满的,课后的梳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对课堂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实际上是一次再复习的过程,有利于提升知识的留存率。
今天梳理的内容是:探寻例外的力量。
在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中,例外问句是非常有价值的代表性问句之一。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寻找过去的成功经验。
那为什么要寻找过去的成功经验?成功经验对当事人有何助益呢?
面对被问题困扰的当事人,如果一开始就与之探寻解决之道,可能会让当事人在本已无助的情况下感到更无力,自己本来就是遇到了困难,就是不知道怎么解决,一下子怎么可能想到新的解决方法呢?这往往是很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当事人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过去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过去遇到时是怎么处理的呢?过去处理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以孩子为例,当孩子犯了错,可以问:之前有没有在这件事上做对的时候呢?为什么会有做对的时候呢?做对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会没有做错呢?过去做对的时候都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方法?等等。
总之,不把眼光放在做错的事上,也暂时把探讨新方法放在一边,先带着孩子找找自己过去处理得不错时所采用的方法。通过“你为什么会做对?”“你是怎么做对的?”这样的探讨有助于当事人复习自己过去好的做法、成功的做法,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带领当事人忆起自己过往的成功经历,有助于当事人在困境中厘清思绪,跳出问题的缠绕,从而减缓痛苦;二是让当事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帮助自己,这样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因为当事人用的是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别人教给他的新方法,既然是自己熟悉的,应用起来自然就快。而寻找新的方法会需要很多的时间,何况当事人不一定能想出较好的解决方法。
比如:孩子一周上了3天学,2天没有上学。传统的思维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两天没有去上学啊?是什么原因啊?这样会让孩子一直深陷问题之中。焦点的问话则是:是什么让你上了3天的学?这样的问句,有利于让孩子想起3天上学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能上学的那几天是什么样的状态,上学的那几天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以及家人的反映,等等。孩子如果能围绕着这个角度去思考(积极的思考),则有利于他找回良好的感觉,近而有利于解决不上学的问题。
再比如:孩子今天打架被家长骂了,过了10天又打架了。传统的思维:怎么又打架了呢?打架的问题怎么就改不掉呢?这样的思维是始终固着在“打了架”这个层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焦点的问话则是:中间居然有10天没有打架,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让你在这10天中没有打架呢?没打架的这10天你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老师和家长对你的反应如何?等等。这样的思维,是带领孩子看到自己做对的地方,让孩子看到自己不出问题的时候,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不打架。这样,孩子才会有力量,近而解决打架的问题。
同样的例子:孩子一周内6次没交作业,4次交了作业。也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把焦点放在交了4次作业上,而非6次没交。同样,孩子考试得了98分,应该把焦点放在98分上呢?还是放在被扣掉的2分上呢?答案显而易见了。
总之,家长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哪一方面,这一方面自然就会被强化。过多关注问题,问题便会被强化,久而久之,问题就会增多;关注成功,成功便会被强化,久而久之,成功就会增多,成功多了,问题也就自然少了。
可是,我们当家长的,太习惯于“挑错”,不太习惯“挑对”。“知易行难”就是这个道理,知道了并不等于做到,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形成一种习惯更难。“正向思维”是一种能力,需要训练。
金句1:家长对孩子的肯定,最终会变成孩子对自己的肯定。
金句2:多做对的,就没空做错了!
金句3:让孩子用他自己的优势去帮自己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