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考试落榜,备感沮丧,整日闷闷不乐。家人为开导他,便带他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得知年轻人的烦恼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着转身拿出一袋种子,交代年轻人把它扔掉。
“一袋好好的种子,为什么要扔掉呢?” 年轻人看了看手中的袋子,好奇问到。
“春天已经过了,这些种子没有发芽的机会了,不能发芽的种子,留着有什么用呢?” 禅师说。
“但明年还有春天哪。” 年轻人忍不住提醒道:“等到明年春天,再把它们播种下去,不是照样可以发芽吗?”
听完,禅师笑了:“种子错过今春,还有明春,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这句话,终于让年轻人恍然大悟。
生活中,相信大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道理其实都懂,可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又总会不知不觉地钻牛角尖。
面对错误,我们有时可以轻易原谅别人,却无法放过自己。好像只有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每天活在自责中,才算对自己有所交待。
可事实上,长此以往,除了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越过越压抑以外,并不会对改变现状有任何帮助。
正如有段话所说:“生活本就喜忧参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你凡事都往坏的方面想,那就是在自己捆绑自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谓好与坏,无非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烦恼,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多给自己松绑,而不是和自己较劲,也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01
给精神松绑,不内耗
现实中,你是否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生活出点小错,便觉得身边所有人都在嫌弃你、指责你;
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你会在心里揣测半天,浮想联翩;
想做一件事情,却又害怕做不好,瞻前顾后,迟迟不敢行动……
长久地处于内耗中,不仅让自己寸步难行,还常常感到心力交瘁,越活越疲惫。
网友娜娜,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总是容易过度解读他人的话语。
有一次,她给别人发信息:“在吗。” 对方回复:“嗯。”
她说:“你生气了?” 对方说:“当然没有,怎么了。”
她回答到:“你的‘嗯’看起来很愤怒。”
仅仅一个“嗯”字,她都能解读成别人对她的愤怒。
生活中,她也像一台行走的“敏感仪”,不管遇到啥事,都能往自己身上扯,比如:
今天同事忘记叫她一起吃饭,她就会觉得对方是不是不喜欢她了;
伙伴们一起出去玩,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她却觉得故意嘲笑自己;
发朋友圈如果常点赞的朋友没有点赞,她就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了;
别人在一起聊天如果没叫上她,她就觉得大家是在说自己的坏话。
一个人,一旦陷入这种状态,便如同陷入泥潭,无休止地内缠、内耗、内旋,消耗能量。
时刻觉得自己不够好,更是成长中最大的内耗。
豆瓣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当你挣脱‘他人目光’时,是什么体验。”
有个答案很戳心:“当我目光不在他人,而在自己时,生活逐渐明朗起来了。”
当我们太在意他人的想法时,会习惯性的将别人的一举一动与自己联系起来,很容易束缚自己的精神。
人的思想一旦被牵着走,自然便无快乐可言。
这也像毕淑敏说的,有很多的束缚,不在他人手里,而在自己心中。
人生在世,大多数的烦恼和沮丧,都是杯弓蛇影的自虐,所有的担心和忧虑,都是想太多。
实际上,在他人心中,自己轻如鸿毛,我们所在意的事在他人看来可能真的无足轻重。
当我们试着不过分在意他人的言语,放下内心的自我折磨,保持精神松弛,内耗自然就减少,人生也就更开阔了。
也如作家松浦弥太郎所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凡事想的过多,便会被一点小事缠住,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
人生下半场,学会给自己的精神松绑,降低内心的敏感,毕竟,我们想要活成什么样,多半得靠自己。
倘若我们总是处于内耗状态,人生也会过得越来越暗淡;
只有清空纷杂的思绪,便会发现,内耗少了,心就不累了。
02
给关系松绑,不越界
人生最好的关系状态是:桥归桥,路归路,彼此有联系,但不会总是交错。
在电视剧《烟火人家》中,孟明玮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管控女儿的生活,却往往总是失望。
在彼此纠缠,相互挣扎的过程中,孟明玮和女儿李衣锦都感到疲惫不堪。
慢慢地,孟明玮终于认识到,女儿有自己的生活,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即使作为母亲,也不能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绑架在女儿身上。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关注放在别人身上,把愿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于是,我们的关系常常会不堪重负,让身边的人离我们而去。
陈果老师说: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
桥归桥,路归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也都生活在自己的需求里。
这样,我们的关系才是舒适的,我们的内心也会是轻松的。
画家黄永玉,和钱钟书一家曾是邻居,两家相距不到200米。
可20多年来,尽管两人交情匪浅,他却怕打扰到对方,很少去钱家拜访。
有时他想拿些家乡特产给钱家,也是先打电话告知,送到钱家门口就回了。
而钱钟书若是登门拜访,也会先询问黄永玉是否有空。
就这样,他们的关系非但没有疏远,反倒日渐深厚。
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与任何人相处,若是失去必要的尺度,只会将对方推远。
好的关系,就是看到彼此,保持边界。
人生下半场,学会给关系松绑。允许自己成为自己,允许别人成为别人。
亲而有间,熟不逾矩,在淡漠中保持一份松弛,也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03
给生活松绑,不着急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紧绷感成了当代人的通病,我们的身心如同遭受着酷刑。
工作强度严重超出负荷、因为孩子学习急出心脏病、遇到一点挫折就彻底崩塌……
然而,也有些人,为人处事落落大方,在困难面前从容自如。好像什么都满不在乎,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只因他们活得张弛有度。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降低期待,放平心态,结果反而会超出预期值。
就像纪录片《徒手攀岩》中,攀岩者不带任何保护措施,徒手攀上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
他的每个动作都像是跟死神博弈,连一次呼吸,都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但他的状态非常自信洒脱,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很享受。
生活中的我们也应当如此,要认真以对,也要有无所谓的态度。
无需用力过猛,只需保持理智清醒,达到心里的平衡与和谐。
在面对压力时,接受不可抗力因素,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事态反而会趋于明朗。
华为有位研究“类脑智能”的博士生,常常在园区咖啡厅里和高校老师、学生以及不同部门的专家喝咖啡。
一年多时间里,他喝了一千多杯咖啡,同时也和产品线联合完成了二十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有些人往往是看起来很悠闲,但实际上是在对抗和妥协之间找到了一种自洽的状态。
在自我奖赏的同时完成自我激励,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快速前行。
《轻松主义》里有句很经典的话:“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别紧张,学着给生活松绑,凡事不必追求极致,尽力而为就好;慢下来,做个长期主义者,练就柔韧的心理弹性,比什么都强。
删繁就简,给生活一点留白。
随心赏一朵花,用心做一顿饭,在草地上肆意打个盹,穿上不敢尝试的装扮.……
享受当下的美好,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丰盈,拥有足够的力量迎接明天的变迁。
媒体人王松说过一句话:善于驾车的人,都不会把车子开得太快;善于弹琴的人,也不会把琴弦调得太紧。
人生下半场,生活的坎越来越多,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学会把心放宽一点,事看淡一点,节奏放缓一点,减少焦虑与内耗,别再强求和执着,从容自在地过,云淡风轻地活。
给自己松绑,我们也能摆脱生命中的种种束缚,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
待在原地,为自己松绑
打开手机,我们能轻松看到各式各样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减肥、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克服拖延、如何和伴侣不吵架...... 按理说,这么多好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各种困境。但人们似乎并没有活得更轻松,相反,过得很吃力。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努力解决问题看似积极,可背后却藏着对自己深深的不允许:不允许效率低;不允许情绪低落;不允许钻牛角尖......心理学有一句话: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么看待它才是问题。
效率低、情绪低落、钻牛角尖本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状况。而正是这种不允许的心态,导致这些状况都变成了“问题”。并且,问题会源源不断,这也让人的精神一直处在紧绷之中。
每一个对自己不允许的念头,就像一根细细的绳子,牵绊着人的自我,使得根本难以动弹。因此,尽管解决方法看似近在眼前,可自己被千丝万缕束缚着,根本难以往前踏一步。
我们误以为当下之急是往前进,其实不然。真正重要的是先待在原地,为自己松绑。所谓松绑,就是允许;我们不必急着去变好,而是去放下那些约束性的念头,为内心腾出空间,人便会感受到放松。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拥有“允许”的能力。首先通过色彩识人技术“向内看”,看见真实的自己,看见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和内心冲突的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感受真实的体验,面对任何情绪与不足也不再评判和排斥,将内心的紧张、恐惧、自卑等低频情绪转化为喜悦、宽容、爱等高频情绪,允许一切的如其所是,内心也将重回平静的状态。
在我们慢慢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允许自己不行,允许自己会出错的过程中,我们便能打破完美自我的形象,带着遗憾去绽放;更能放下内耗,焦虑与紧绷,和自己达成和解。如此,自己便可以解开捆绑自己的绳子,活出轻盈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