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若
你没有看错,我一个月只看两三本书,这是个通常现象,当然也会有特例,会超出这个数量。我没法做到两天一本书,我要工作,要学习,要健身,要睡觉,我做不到2天1本书,1月15本,1年300本,这对我而言比登天还难,借用网络语来说回答,则是:臣妾做不到!
我一方面很佩服那些一年可以读三百本书的人,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我的看书正常的速度是一个月3本书,所以我给自己定下的年计划是40本书,不多,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是相当少的。我记得当我在某篇有关一年几百本书的文章后提出我的质疑的时候,被人攻击:喜欢书的人,一天13个小时都在读书。我给跪了:原来一个人可以爱书爱到如痴如醉。
一直以来,书一直受人推崇:人丑多读书,人聪明也要多读书,总之一句话,书能解忧亦能解惑,书无所不能。可是我们需要一年读300本书吗?我们到底该如何阅读呢?
我们总是说,你读的书总会融入到你的气质里。然后就有很多的人,死命地读书,争着告诉所有的人,我一年读了好几百本书,我的气质是非同凡响的,我和那些不读书之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可是,你能问心无愧地说,我真的是用心读好了每一本书吗?我真的领悟了哪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理吗?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其实对于书能调人之气质,这是实话,然则如果我们所谓的读书是快速阅读,是不加思考的走马观花,是风尘仆仆地点到即止,这未必可能真的改善你的气质。有一种气质,是温文尔雅,是不温不火,如此火急火燎地读书方式,可不见得就是气质。温文尔雅,不温不火如果真能靠读书而养成,定是因为沉下心看书的结果,看书需要心平气和,需要缓慢地去享受。
当然,所有的看法均不可一概而论之,毕竟有些书,是需要快速阅读的。某些工具书,看书之前定个小目标,问自己想从书中获取什么,快速阅读,深入思考,一两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解决一本书,那也是无可厚非。毕竟很多工具书中包含了不少读者已经理解的东西,看不到新意,可能也就为数不多的一些独特的方法可为读者所用,这些书有一部分是不需要多番推敲的,花太长的时间也不见得会有另辟蹊径的想法出现,倒还不如早早弃之即可。当然还有一些网络小说,如果只是喜欢故事情节,那一览十八行的速度也是可以有的,因为没有更多的写作技巧和营养以供品评。可是网络小说,也不乏很多文采翩然的。这个时候,有些文字就需要细品了。我们总是需要慢下来去细品那些耐人寻味的句子。
对于很多文学类的书籍,是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一本《红楼梦》两个小时就翻完,曹雪芹可是坚决不愿意你这么干。一本书,凝结了作者的用心经营。或许花了数年去构思,去写作,而你却只花了2个小时读完,最后得到的也只是浅浅的那层意思,搁谁身上谁都不愿意。那些别有用心的修饰,苦心地设计,都是对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尊重,而读者能够从各个角度去解读,那便是读者给作者最大的尊重。作者传递的不仅仅是他的用心,还有那些警醒和思考。思考是慢的,对于一本书的深度思考,是需要慢下来品味的。
其实读书,是个过程,是个享受的过程,我们何必将阅读无形中变得快速呢?那些只追求速度不求深度的阅读,是抵达不了书中的极乐世界的。想想书中那一字一句间的时间流淌,一停一顿间的空气流转,细细品味,将会是满满的惬意。
写于2017年5月21日
若蝶自来,伊已盛开。我是伊若。喜欢我文章,就请留个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