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映的《小男孩》,被评为“年度冷门佳片”“最容易忽视的好电影”。第一次看时被剧情感动,被那些守护着小男孩的天真的邻居感动。第二次看,发现这不只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还是一个好看的故事。
它有一个好故事的内核。
结构巧妙。作者要讲小男孩认识世界的故事。怎么认识?短时间内认识,而且要让这个小主人公主动完成任务,推动事件发展。
作者非常巧妙地给了一个引发点,被外界嘲笑的小个子,唯一的伙伴就是爸爸,谁知爸爸被派上战场。怎么办?
借着小男孩希望爸爸回来的愿望,牧师给了小男孩一张任务清单,完成了任务清单,爸爸可能就会回来了。
这张清单,将小男孩与这个世界友好联接。
这张任务清单上,他要和桥本做朋友,要看望生病的人,要给流浪者住处,给没有衣服的人衣服,还要埋葬死者……生老病死,一一来过,八岁的佩珀睁大漂亮的眼,来看这个认识却陌生的世界。
最难一项是和桥本做朋友。因为桥本是“敌人”,或者说是“敌对国”的人,是哥哥恨之入骨的人,也是佩珀开始非常讨厌的人。但是作者赋予佩珀强烈的动机,要爸爸回来就要和桥本做朋友。所以就发生了一系列温暖的故事。
这个任务清单的设计,与《遗愿清单》有类似之处,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内涵丰富。这部片子的特点之一是内涵丰富,它不仅是一部温暖的家庭片,一个幼稚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它还是关于战争与和平,善与恶,公平与正义,宽恕与理解的故事。
日本人不是可恨吗?所有美国人不是欲除之而后快吗?牧师借助小男孩的眼睛,达成周围世界与桥本的和解。
桥本身陷困境,却用自己的善意面对这个有信念的孩子。当然他也有信心不足的时候,他给牧师说,你在建议的是一个无所不信的绝望的孩子,让那孩子放弃吧,如果坚持下去,可能会丧失自己的信念。
看到这里的我感慨万分,桥本和牧师在“认真”地“讨论”如何对待这个孩子。相比之下,我们的想法更多和哥哥伦敦一样,觉得佩珀不过是个小不点,天真幼稚得可笑,喜欢花钱买些不必要的东西。妈妈也这爱这个孩子,但给他更多的是母亲的慈爱,却不是真正的指导。
人一生中能遇到桥本或牧师这样的人,该是多么大的幸运。
电影时间内,故事真实可信。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可能真会有这样强大的愿望。在美国居住的日本人,真的会遇到那样的暴力……虽然有些设计有极大的巧合性,比如小男孩用意念移山的时候,地震刚好发生……但是在观景的100分钟内,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因为它用报纸上的标题,众人意味深长的一笑,帮我们把心底的话说出来了,那剩下来的就是相信了。
这部影片好看还在于,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雅各布·萨尔瓦提饰的小男孩,看电影时目不转睛的表情,给桥本送汽水时的战战兢兢,用意念移动牧师桌上的酒瓶时的认真到拼命的神情……无法不爱这个金发小不点。田川洋行也是老戏骨,饰演的日本人桥本行为克制内心丰富。妈妈艾米莉·沃森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听到父亲死亡信息时跪倒在地的绝望很有感染力……
片中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将爸爸的世界与佩珀的世界统一,爸爸穿行在丛林中,刚刚买回鞋子的佩珀被大男孩们拦截,炸弹丢过来时,鞋子飞起来……
坚持爱,有信念,不一定会有奇迹,但是我们依然怀抱爱和信念去生活,这样生活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