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虽然我总是给学生讲拖延症,帮来访者看拖延症,但我本人大概才是拖延症的最好模版。
上周末放假前,领导给我们办公室的小伙伴指派任务,让我们动动手啊动动笔,周末各自出一篇论文,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研讨会。我从脑库里搜索了很久,才真的发现这一整年啥科研都没做。为了凑数,只能把一篇很早的论文拿出来改。这篇文章当初是我特地花了心血收集了数据,又处理了数据,然后自己加工完成的。无奈投出去后被拒稿了。之后的改稿过程异常艰辛,每次提笔,都以放弃收尾。所以它大概是我拖延症的最好证明了。我重新拿出来,看到红红的、密密麻麻的标记,稍微挣扎着打开图书馆的页面,搜了两篇论文,然后听到娃在外面喊我名字,瞬间就被牵走了注意力。一下子陪她玩,一下子和她对话,自己的目光在娃、屏幕、手机和各种空间里游走。忽然公公婆婆接了个电话,老家有个亲戚去世,需要赶回去,于是我所有的焦点又都放到了怎么样把娃安置好。给妈打电话,没想到妈下周还要被安排去带姐的小朋友,行程冲突了。呼啦一下,感觉自己蒙掉了,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无处安放的情况。一筹莫展的时候,倒是婆婆提醒我,可以请假啊。平常也没怎么请过假,特殊情况跟领导说一下,应该还是可以请的。我从自己的思路里跳出来,想想也是个办法,于是打定了主意下周请假。然后着手准备行李,和老公一起张罗着带娃回爸妈家。这一折腾,写论文的事再次变成了脑海里的事。
回家路上,娃很快睡着了。我倒也没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做,但车内不适合动脑。于是我一路学习强国+睡觉就过去了。晚上回到家,妈做了好吃的,爸看到娃挺高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他们和老姐商量后的方案是周四把小朋友送到家里来,妈就不用过去了。这样相当于两个大人带两个娃,比较挑战的是需要过一晚上。第二天是周五,我马上承诺了和老公周五下班就赶回家去,替爸妈分担。这样就不用请假了。搞定了这件事,吃着火锅看着娃,我心里又想到我的来访,本来周五晚上有一个咨询,如果那天要回家的话,就必须把这个行程改了。于是琢磨良久,发了信息,等待对方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了电脑,原因是内心的焦灼感随着夜幕降临愈发难耐。但是打开网络,打开论文,那一分一秒都是折磨。煎熬中,老公问我说,路上我不是跟他说晚上一起去看个电影吗。于是打开了电影买票的页面,一下子看看电影,一下子看看时间,最终和老公商量着一起出去走一圈,电影就不看了,想来心里装着事儿,也看不进去,而且第二天要早起,怕是没那么多精力。于是我们出门遛娃,中途又想喝奶茶,特地拐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了两杯。早早回来待在家里歇着。电脑依旧开在那里,只是我的注意力并不在里面。一会儿看看娃,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感受下煎熬。最终决定放弃,不写了!留点遗憾!
终于可以睡去。睡得早,半夜被娃闹醒,等折腾了个把小时,把她哄睡,我又清醒了。于是干脆打开微信读书,看了起来。看到里面说人总是自己限制自己时,忽然觉得特别对。整个人都精神了。迷糊了个把小时,就该起床了。甚是犯困,路上眯了会儿,又开车一路。路上收到领导短信,让我早上务必收一下大家的论文交过去。
哇,这一茬还没有真的过去!!
没想到办公室的同事也没有好好写,大家都没有什么产出,最后不得已,打算凑个数。我想了想,放弃了自己那篇文章,把和一个朋友合写的文章翻出来,询问他的意见,然后打算修改后提交试试。做了一点英翻中的工作,过程中倒是很集中注意力,之前“难产”的那种焦虑感没有了,毕竟东西就在那儿,语句顺了这个活儿就完成了。屏蔽掉一些找来的学生,认认真真把活干完,交差,出去吃饭。时光又美好了起来。
所以,最后还是很凑合地完成了任务。但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平时如果没有储备,deadline到来时候的那种痛不欲生。我更理解我的来访者了,也更明白我的学生了。
心里对自己又升起一些期望,或许,好好规划规划,我还是,能,做点科研的?
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