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海
“年度演示设计师——最佳服务奖”
当锐普工作人员通知我这个消息时,我格外惊讶!
惊讶主要来自于时间短,2017年11月28号我因为日趋严峻的“个人经济危机”才进入演界网进行真正意义上接单的。
那么我是如何利用短短的33天时间全部好评的服务了北京银行,浦发银行,长安银行,国家电网,华东设计院和TATA木门等多家知名客户并快速成为演界网年度设计师的?
接下来我将通过3个方面来分享我与PPT的的故事。
厚积薄发,不断突破
首先,“33天时间”并不是说我制作PPT只有33天!
关于我的PPT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8月份,那是我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暑假结束后马上就要开始招聘季了!“一份好简历是满意工作的敲门砖”暑假前就业辅导老师总是这么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叮嘱着大家!
如何从美观层面做出一份好简历呢?PPT比Word好,这是共识!可是又如何做出一份优质的PPT呢?在这个问题上我又犯了难!
下意识的度娘“PPT简历模板”时,意外进入了锐普论坛,论坛里的每个作品对于那个只会插入文本框这种操作水平的我来说都惊艳不已,就这样我迷上了PPT的制作!
那个时候的我有多么小白呢?
2015年8月18日,我在锐普论坛发的第一个贴就是“如何安装软件?”
那个时候的我连03版本的软件升级为13版本都不会!!!
但是通过一个暑假几乎没日没夜的泡在论坛上学习着各种大神的经验分享我于暑假结束时总算入了坑!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问题也慢慢出现了:
学的东西太杂而且太过于零散,没法体系化,可以说是处于看过了太多分享,却依然做不好一页PPT的尴尬处境。
为了能够做到更加系统的学习,我开始了买书,第一本是《和秋叶一起学习PPT》,为了能够做到高效的利用起这本书,我把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所有书中当时认为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和理念都摘抄了下来,然后书就变成了
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这样的努力看似笨拙费力,但却实用,死磕自己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自己基本操作层面上没有太大问题了!
同时对于一些设计技巧及思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关于买书,这两年的学习下来,我几乎买了市面上关于PPT的大部分书籍并做了详细阅读。
当然除了书籍和论坛资料,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好时代,走在行业前面或者说比我们出发早的人开发了大量有启发意义的教程,为了能充分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市面上大部分高质量的教程我都进行了付费购买并认真反复的进行观摩学习。
在北京上下班人头攒动的地铁里,找个车厢中部相对稳定的落脚空间,掏出手机,扶好扶手,带上耳机,打开视频反复观看,记录下自己目前还不知道的知识点以及视频对应的时间点(为了后期复盘时方便查找),这是我于16年毕业后开始北漂生活的地铁常态。
上面这张手机截图显示的是:16年底的某个时间段,那个时候苦于自己对于操作层面还有一些东西了解不够时,找的一份教程用于上下班地铁上进行学习的笔记记录,每天晚上回到住的房子后便拿着笔记及自己的理解再进行复盘。
这样的习惯坚持了有多久呢?
从16年北漂开始到现在!
对手里存在的每一份教程我都进行了这种常人看来有点变态的学习!这种自我折磨性的学习工作量及其大,时间也特别久,但是效果也非常明显,从仅会操作,略懂设计技巧,成长为了能相对容易的驾驭各种不同风格!
同时更加变态的是:当设计思路卡壳的时候,我能第一时间想到某个大神在某个教程中的某一集大概多少分钟有类似的讲解和处理方案,这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制作效率。
在这33天的时间里特别忙的时候我能一天同时运行多达3个PPT制作项目的能力也许就是来自于那个时候大量的积累。
我对于新鲜知识的渴望,远不至于教程,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看了所有的我认为有意义的公众号文章分享,并且按照自己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首先,快速阅读完整篇文章,第一印象判断有没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如果没有,果断舍弃,如果有,将这片文章发送到印象笔记,方便后期整理;
接下来,便利用等人,等车及其他的碎片化时间打开印象笔记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章打标签,删掉文章中繁琐的表述,抽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录这篇文章对自己的意义在哪里(这点非常重要,防止时间太久,忘记了自己当时的思考)?
然后到这里整个流程还没有结束,这时会出现新的几个问题:
(1)随着收藏的东西高达600多篇之后,这时会发现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那么孰优孰劣就需要进行对比学习了,对我来说,电子文档的对比阅读性远比不上纸质文稿那样方便快捷;
(2)虽然收藏的每篇文章都可能解答了我至少一个疑惑,但是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非常分散,即使在打了标签的情况下也非常不利于搭建知识体系。
基于上面的困惑便有了接下来最表态的一步:买打印机,将同一标签下的文章打印:
然后手动翻阅阅读进行对比分析,好处显而易见:这有点像头脑风暴时的便签纸,调用和改变顺序非常简单,最后将自己梳理和搭建的体系再输出到一份新的文档中,这样一整个流程下来就完成了将别人的知识纳入自己现有体系的过程。
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以至于我目前只完成了20%的进度,但是效果出奇的好,这样一路走下来,就基本了解了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处理的高中低方法都有哪些,适用场景都是怎么样的,真正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到这里,关于“你收藏了那么多文章会再打开看吗?”这样的疑问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不仅会看,还会反复看,对比看,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断打乱现有的知识体系,再重组着看!
厚积而薄发,只有足够多的积累,你不经意的信手拈来,别人都会大呼出彩!
这一次次看似傻X似的坚持,让我能够在两年时间内快速的度过几次遇到的瓶颈!
刻意练习,自成体系
“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这是我非常认可的一句话:
一个人要想在能力上不断精进,就必须不断突破现有的舒适区,走向更多的未知。
那么这两年我有做了哪些可以练习呢?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PPT制作中, “生态”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对于这个关键词,起初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可视化,所以,我就翻阅我手头的资料,把对这个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的页面摘录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对于“生态”这个词不管是阿里巴巴、腾讯还是乐视他们的处理方案是惊人的一致,到这里,想必大家就明白了,我-又-学-了-一-招!下图是我为上海水务集团制作的一页幻灯片!
灵感参考的就是关键词“生态”的可视化方法!
到这里疑问又出现了,假如只有“生态”这样一个词语,没有参与构建生态的其他对象又该如何表述呢?配图?该配什么样的图呢?有一天我看到东风汽车发布会上的这样一个案例:
看到这个案例的第一眼,我的直观感受是:这张图配的很棒!
可是,这张图从哪里来?能不能商用?我能不能纳入自己的配图库,成为自己的素材?
带着这些问题,我把所有的图库都找了一遍,最后惊人的发现这张图出自摄图网,摄图网图片名称为《一棵孤独的大树》
东风汽车发布会的作者是在摄图网这张图的基础上了做了大约四分之一的裁剪得到的!
至此,一张好的可商用的配图又又又进入了我的素材库!
这样的故事或者说积累还有太多太多!
长期这样做逐点突破,刻意练习的结果是:每次看完客户的材料并做完详细沟通,基本上脑海里就会自然的浮现出绝大部分页面的处理思路!而且作品一稿就能基本通过客户要求的原因吧!
这样不断总结内化的意义是什么呢?
对于一个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晚的人来说,一开始绝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模范某一个人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长,但是如果只是模范,那么永远不会有太多的创新,而保持开放心态,像每一优秀的人学习各自的长处,并刻意练习,不断总结内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终将不像现有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成为自成体系的自己!
苹果的卓越,不是因为自身每个环节都很优秀,而是它总是能恰到好处的将各个不同环节优秀服务商的方案进行巧妙的整合。
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内进入较晚,那么恰到好处的整合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端正态度,提高服务
前面两个方面一直在分享我是怎么去学习并不断提高的,那「端正态度,提高服务」这部分我将简单谈谈如何做好服务!我的心得只有两个词:认真与耐心!
对于一个演示设计师来说,首先是对于工作的耐心与热忱!那我是多么有耐心的呢?早晨,中午,晚上,凌晨我几乎都在为了能更好的提供服务而努力或者说答疑解惑!
这样
亦或者是这样!
关于认真,我的标准是:
客户认可是前提,以自己严苛的标准做到自己完全认可才算结束!
到这里,你也许就会明白我之所以能成为年度设计师,并不是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仅仅因为这33天的优秀表现,而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中我一直都在不断的刻意练习,追求突破!
最后,我的一点小感悟:
潮落时蓄势,潮涨时弄潮!
当自己还没有能力改变周遭的时候,静下心低下头死磕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当某一天机会来临的时候,抓住机会,顺势而为,成为弄潮儿!
不然你永远只能站在边上看:这个大神好酷,那个大神好牛!但是这不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牛X的人,为了这个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