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北的气候,南方人知道东北寒风的刺骨,却不知东北室内红炉的温暖;
说起东北人的性格,南方人知道赵本山小品里东北人的憨态可掬,却不尽了解东北人生活中暗藏的脉脉温情;
说起东北的颜色,南方人知道红绿相间的东北花袄,却不曾亲眼目睹那晴日里红装素裹的壮丽。
这篇文章,为你细数在东北的茫茫大雪下,埋藏着的那些晶莹闪烁的小美好:
1、那些沿街的食物:
“红彤彤的冰糖葫芦”
冬天的小城里,两条街以内准有推车卖冰糖葫芦的商贩,传统的糖葫芦车是用稻草扎成草垛,摞在轮子车上,有的草垛能摞一人多高,草垛上插满冰糖葫芦,红山楂的占大多数,其次是小黑枣的,葡萄的、橘子瓣的也比较常见。品种丰富的糖葫芦摊,还会将各种颜色的水果搭配着来串。
同是山楂糖葫芦,也有不同的串法,有的压扁了撒上芝麻的、撒上彩色糖粒儿的、一切两半夹了坚果的......小小一串糖葫芦里也能得见东北人对食物色彩、造型的审美趣味。
这些果串的排列也有讲究,插在高处的糖葫芦是山楂个头最大的,简单包裹上一层金黄色的糖浆,巧手的摊贩还会在糖葫芦顶端用糖浆绘制出各类精致可爱、花纹繁复的图案。
插在低处的则是中等大小的山楂糖葫芦,一是卖得最畅销,方便摘取,二是形状、颜色的统一协调。
通常,商贩都会准备一些报纸,撕成巴掌大的碎片,这是因为沾取糖浆时,浆汁会流到竹棍底部,商贩摘取糖葫芦递给顾客时,撕一小块纸垫着,就不会脏了顾客的手。这一小块报纸,也包裹了东北人粗旷性格里细密的温柔。
小时候吃冰糖葫芦,最喜欢的就是第一颗山楂上面的那一大块金黄的糖饼,这是咬下糖葫芦的第一口,也是最期待的那一口。南方偶尔也有卖冰糖葫芦,但与北方冰天雪地里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糖水,出锅即冷冻成型的冰糖葫芦相比,好像是两种不同的食物。冰糖葫芦口感之香脆甜酸,非“冰天雪地”的”冰”不可。
下着雪的冬夜,除了稻草扎成的糖葫芦车,最常见到的是四面上了透明玻璃,中间亮着一颗灯泡的糖葫芦车,玻璃阻挡了风雪,不知是糖葫芦映红了灯泡,还是灯泡点亮了这一车的糖葫芦。高中最后一节晚自习下课时回家路上的糖葫芦车,是东北长大的孩子心底最甜蜜的记忆。我以为,这玻璃糖葫芦车的颜色之红润温暖,造型之美观并不比精雕细琢专为观赏的工艺摆件逊色半分。
“甜软绵密的烤地瓜”
东北人称红薯为地瓜,与冰糖葫芦车一样,烤地瓜也是东北街边必不可少的小食之一。如果说冰糖葫芦靠的是视觉效果,烤地瓜的卖点则是香气与温度。
“真香啊!哪来的香味?好像是烤地瓜的味道,在哪卖呢?”
烤地瓜的摊位特点常常是:只闻其香,不见其形。一口生锈了的、圆柱形的黑色铁桶,铁桶顶上摆了一排已经烤熟了的地瓜,中间一层坐着正在烤制的半熟的地瓜,最底层烧着煤块,这是真正的现烤现卖。
顾客一般就在这上面挑选地瓜,若顶层的地瓜卖得不剩多少了,商贩会揭开上面的铁皮,伸手挑选几个中层的烤熟了的,放在上层。烤熟的地瓜两头烧成了黑色,中间透着些许土红色,有的地瓜皮绽开了,露出焦黄色的肉,散发出甜香味的热气。
烤地瓜的商贩左手拎着杆秤的提手,右手娴熟的拨动秤砣,论斤售卖。我一直也不懂得看秤,总见商贩那秤杆抬得好高,弯腰给我看秤杆上的刻度,我点点头假装看懂了。最后他大方的把秤出来的斤两抹个零,价钱也抹个零,接过钱,把地瓜用纸仔细包了递给我。
冰凉的双手捧了冒着热气的烤地瓜,迫不及待想剥开吃上一口,小心翼翼去剥外层的地瓜皮,却被烫了一下手,捧到嘴边呼呼的把热气吹走些,再去剥,撕开够下嘴的一小块就马上咬了下去,紧挨着皮的那一口地瓜肉最甜,那醇香绵密的口感让人顾不得它滚烫的热度,一边哈气一边急吼吼地吞咽下去。
这烤地瓜,必得是东北寒冷的冬天、必得是这黑漆漆的铁筒现烤现卖、必得肚子有些空,手有点凉的走在这街上,才使得这温度和香气来得恰到好处。
2、冻起来的可爱水果:
北方的冬天里万物沉寂,从前没有现在的保鲜手段,到了寒冬腊月,水果变得稀缺,于是喜欢吃水果的东北人就趁着初冬的大雪,把那些秋末存下的水果冰冻在屋外,长期的经验告诉他们,梨子和柿子是冻起来最美味的水果,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冻柿子和冻秋梨(我编的)。
刚买回家的冻秋梨和冻柿子非常硬,需要用凉水慢慢浸泡,等它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大概也就解冻了,拨开薄冰,水果表面化得稍软些的时候就可以食用了。
冻柿子:把柿子叶拔掉,放在小碗里,用手轻轻撕开柿皮,端着碗拿勺子挖着吃,口感和冰沙差不多,甜甜的,还带着冰碴儿。
冻秋梨:外皮是纯黑色的,它并不是把新鲜的梨子放到冰箱冻上几天就好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冰冻,慢慢发酵出来的食物,它有着酸酸甜甜的味道,比新鲜的梨稍软些,口感和煮熟的有点像,不过它是冰的。
3、东北人的小饭桌:
“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
在东北,白酒若刚从室外带进来可能都还带着冰碴儿,所以东北人冬天里喝白酒一定会温酒。接一碗热水,把白酒倒入分酒器里,分酒器坐在装热水的碗里,热水刚好没过分酒器里的酒,等十分钟,分酒器里的酒温热后才可以倒入酒杯里。
温过的酒味道会更加醇厚,温酒的过程中也能闻到空气里散发的香味。喝冷酒易醉,醉酒的时间也会更长。《红楼梦》里讲吃冷酒的坏处:“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散发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聚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炒锅烤热,放油,倒入花生米,撒盐粒翻炒至香味四溢,倒在小碟子里晾凉,放在酒杯旁边,是经典的下酒菜。
“香气扑鼻的酸菜炖肉”
旧时东北人家里都有一口缸,和专门用来压酸菜的压缸石。秋末,街上总能看到拖拉机装着一车一车的白菜卖,这是东北人要用来腌酸菜的食材。所以秋末时,每户东北人家的院子里总会整整齐齐的在地上摆七八排白菜,不只是腌酸菜,也是为了储备冬天的蔬菜。
把白菜修整好,一排排码在缸里,撒上盐,压上石头。缸里的酸菜足够吃上一个冬天了。取出来的酸菜在酸菜帮处横划几刀打薄,然后切丝。锅里炖上猪肉和酸菜,再开锅时,香气扑鼻。
“懒人必备的油茶面”
若是晚上睡得晚,或者早上懒得做早餐,可以用热水冲一碗油茶面。油茶面是小麦粉、各类果仁、花生炒制出来的,冲开的时候香气很浓。
有个南方的同学问我,为什么油茶面里没有面?好问题。
另,有次和南方室友到东北饭馆吃饭,菜单上有“柿子炖牛肉”,南方人认为只有黄色的水果柿子才叫柿子,红色的叫番茄、西红柿。我解释东北人称🍅为柿子,南方人难以置信的询问老板,一再确认不是牛肉炖水果才敢点菜。
4、雪究竟哪里好玩
东北的大雪常被提及,那么,除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洁白壮丽,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
第一好玩: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出门时,天地寂静。那寂静的气氛是语言文字难去描述的情景,因为大雪会吸收外界的种种声音。大雪后的世界,就像是耳机里放着歌,你置身其中时会因为这背景音乐而感觉周围的一切变得更浪漫,感觉世界加了层滤镜。这世界还是原来世界,因为大雪,它会变得更美好更温柔。
第二好玩:雪里包着的花朵。初春,梨花、杏花、桃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偶尔会落一层薄薄的雪,这时候的雪花下得很温柔,白雪覆盖下的各色花朵,像盖了纯白的带着蕾丝花边的头纱,变得更娇艳好看。
第三好玩:如果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是各有不同的,有时候下的雪是绒毛状的,有时候是立体的,最好看的是六瓣雪,漫天飘舞的全都是六瓣雪。若是落到手上,片刻就会化成小水滴,所以不要用手接。不需要显微镜,等它掉落在你袖子上的时候低头仔细看看,就已经很美、很美了。
第四好玩:“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外面皑皑大雪,屋内红泥火炉煮水,“融雪煎香茗”。《红楼梦》里,妙玉煮雪泡茶:“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的轻浮,如何吃得?”可见梅花上的雪泡茶是上好的水源。煮雪泡茶一直备受古代文人推崇“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
东北的大雪得天独厚,取乡下花枝上的白雪涤滤后用来泡茶也是难得的雅致。
第五好玩:白雪下的冰。
第1种冰是马路上的。冬天,上一层雪还没消融,下一层雪就以及覆盖下来,马路上总会覆盖着长长短短的冰块,小孩子们见到这些冰条非常开心,一定要退后几米,加速,在冰上滑行到冰的另一端,有时还不尽兴,原路再划回去。
第2种冰是江面上的。拨开江面上薄薄一层浮雪,厚厚的冰面下可以清晰的看见湖里的游鱼,大大小小的鱼群自在的游过,像触手可及的另外一个世界。
5、可以制成香水的清冽空气
东北的空气质量相对不错,若是乡下,可以清晰的看见满天星光。
冬天室外的空气很清冽,人们刚从外头回屋的时候会有一股冷空气的味道,这种味道很特别,甚至我在商场里看到过一款这个味道的香水。
6、东北人是怎么造房子的
为了抵御严寒和风雪,东北的墙体非常厚,不透风,即便是走廊,也会筑起高高的围墙。墙做好了,屋里,东北人要用砖头在卧室里码上一个火炕(kang),里面是空心的,另一头通厨房,可以在厨房里点火,填入干麦秆,屋里的炕就暖和起来了。冬天在暖和的炕上睡觉非常暖和。
小时候见过大人在烧炕的炉子里埋土豆、地瓜之类的东西,据说这里烤出来的特别香。
这都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现在东北人也很少有烧炕住的了,楼房里都是统一供暖的,东北人的屋里暖和到什么程度呢?屋里热,要吃根冰砖降降火(这句话我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就解释了东北人的冰砖(雪糕)都一箱一箱摆在外面卖,这么冷的天,销量为什么还那么高。
End:
至于东北人过年吃饺子、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哈尔滨的冰灯、元宵节的花灯......那些耳熟能详的乐趣当然也有得说、有得讲,东北人寒冬里的生活美学多长的文字也不能穷尽。谨以此文,给那些身处异乡的东北人、身处东北的异乡人、以及东北长大的孩子们一点亲切和温暖。也讲给打算来东北游玩的南方人,希望能给你们提供一点参考。
我是Anitaanina
谢谢你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