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寻找不同的蜜蜂
八个月前,刚入简书,心中充满期待和幻想,看着平台上的大牛们,一篇篇几万+的爆文,内心的羡慕,无语言表。
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第一篇1万+?
一万+,象征着什么?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在我心中,这是实现自我改变和突破的第一步。
1/ 阅读量,是读者给你的最好反馈
对于那些天资聪慧,觉悟极高的作者而言,写不了几篇,就会出爆文,几万+常有的事情。写爆文,对于他们,真是小菜一碟。
而对于,初入写作的小白而言,1万+,好比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目的地遥不可及。随时都有可能在途中晕倒,而放弃的风险。怀疑当初,为何如此冲动。
但既然选择了,就全力以赴。没有什么比全身心去做一件事,更能激发自身潜能,重新认识自己的了。
阅读量,作为衡量一篇文章的质量,作为各大新媒体作者的KPI,始终是一个痛。
当你兴致勃勃花了N个小时,完成一篇自以为不错的文章,自己都会感动的泪流满面。
可是,当发布出去的24小时候后,屈指可数的阅读量,真是让你感到怀疑人生。
你曾不断抱怨,现在的读者都怎么了,如此挑,到底想要看什么?抓狂,烦躁,踌躇,沮丧,阅读量,你虐我千百次,我待你如初恋!
其实,阅读量就是,读者最好的反馈。仔细思考,就有了答案。
1)标题是否足够突出,能让读者不需要思考就点进去?
2)读者喜欢哪些领域的内容,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价值?
3)内容是否具有更好的传播性和身份认同感?
2/ 发现自己的内容蜜点
这八个月来,79篇文章,11万字,陪伴我一起接近这一万+,回首这八个月的夜晚,无论多么辛苦,也充满欣慰。
这段期间,读过文案类的书籍,比如《文案圣经》《文案崛起》等,读后真的收获良多,特别是,一些场景化的构建,写作模板等等,对于初入新媒体写作的我来说,都令人回味。
磕磕碰碰的八个月,经历了三个写作阶段,不知是否与你不谋而合。
阶段一:日更
日更,刚开始写文章,最容易干的事情。鸡血满满,卯足劲,就往前冲。
对于功底深厚的人而言,日更,最容易出爆文。不为什么,底子好。
对于小白而言,日更,就是在试错,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由于没有前期大量的积累,写写就写断片了,这是初期,最煎熬的。
阶段二:几日更
经历阶段一的洗礼,鸡血用的差不多了,热情在不断消减,看着寥寥无几阅读量,不知有多痛苦。
不断地问自己,坚持的意义在哪里?继续还是放弃,在此一选。
此时,静下心,看看之前写的文章,发现,日更导致的文章质量,层次不齐。
标题不够引爆眼球,内容不够新颖,大段讲道理,插图不够高雅,用户体验不够好等等,这些关键点,在日更,都很难全部考虑到。
先慢下来,多看优秀文章,多思考,多问人,比盲目写有效的多。
此时,一周更文3篇左右。文章阅读量也有了些改善,破百已经不成问题。
阶段三:一周更
经过上两阶段的积累和学习,对新媒体写作,总算是入门了,但面临一个尴尬局面,离一万+,似乎还那么遥远,难道就一直在黑暗中,见不到光明?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作者,人人能写,可是,信息负载的今天,怎么能体现差异化,实现吸引用户的关注,似乎并不容易。
似乎,你我写的文章,都差不多,这是最大的麻烦。
偶然期间,被python吸引,在自学100多小时后,尝试开启三个爬虫项目:
1)爬豆瓣图书,分析最热图书;
2)爬智联招聘,分析城市对工作岗位需求;
3)爬爱奇艺,分析最受欢迎电视剧。
将分析结果,分享出来,得到了读者的关注与讨论。这确实是,之前没有想到,会在此产生1万+的文章。
或许,以下原因产生了1万+。
1)AI时代,读者对编程的热情较高,与之相关的内容,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2)数据分析,将大数据可视化,更能赢得读者的信任。
3)用一周时间,用心打磨一篇文章,从内容展现到配图,都体现作者的用心和对读者的负责。
发现用户感兴趣的领域,通过行动产生内容翘点,展现出差异化,才是用户真正所期待的内容。
一万+的实现,开启了自我提升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道路,会更加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1)学习python 115小时后,告诉想学爬虫的你,别怕,爬虫,没那么难抓!
2)爬取60000个岗位,爬虫告诉想要找或换工作的你,城市和行业,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