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时候对于热的感觉,主要来自于书上。看西游火焰山,不光是热,还有生命危险,当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看水浒,智取生辰纲中有“赤日炎炎似火烧”,热度比火焰山降低了许多,但是更真是一些。
读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更贴近现实了,书中的热,超乎想象。
后来自己跟大人去田地里收麦子,太阳可“毒”了,而且无阴凉可待,白净的脸被晒黑了,从此知道了农民的艰辛,要摆脱这种生活,唯有好好读书。
现在生活在城市中,有“热岛”效应,就是在房租的阴凉的地方,没有一丝风,站在那里不动,热汗不停的流,身上黏糊糊的,嗓子感觉快冒烟了,大桶矿泉水,一仰脖子一口气就喝完了。
喝了水汗就流的更多了,汗流到眼睛里蛰的生疼,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