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朋友聚会,一个朋友和我说他最近非常焦虑,医生说已经有了抑郁症的前兆。
这个朋友在全球排名前四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去年,他靠自己在北京买了房子,每月还款2w+,即使这样也没有降低他的生活质量。可以说,他是我们这些朋友都羡慕的对象。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的不解,问他为什么会焦虑。他说,身边的人都很努力,而自己却在虚度光阴,想要努力往前走,又管不住自己,比如想要考注会,书买了、课也报了,但是几乎从来没有看过,时间都用来刷手机,打游戏了。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的朋友一样,即使已经过的很好了,却依然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想成为周边最优秀的那个人。可是理想与现实又存在着差距,于是开始变得焦虑。
表面上看,焦虑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但实际上,焦虑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找到自己“为什么活着”,换句话说就是人生的准则是什么。
没有准则的人就像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焦虑就源于我们在社会的浪潮中的随波逐流——把别人作为标尺去衡量自己,一旦超过了,又会换下一个人,从而不断的陷入到拥有的还不够的漩涡中。
有准则的人就像在天空中风筝,飞的再高再远依然在控制之中不会迷失。
来源于网络
稻盛和夫在《成法》中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在无法确定的未来、一切都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最关键的就应该是对“活法的追问”。直面“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问题,找到“哲学”这一人生方针,是生存在当今这个混沌时代所必不可少的。
最近,我发现很多这样的广告:为什么30岁了,你还在过这样的生活,背这样的包;或者是给你1000元怎么做才能收益最大化;又或者我见过很多家庭为了一两百块钱吵得不可开交,究其原因就是不懂理财等等。
这样的广告就像洪水一样,突然就淹没了我们的生活,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宣扬一切要向钱看,钱是衡量生活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每个人对生活好坏的标准都不一样。
黄晓明在一档综艺中曾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好坏的标准,也就是我觉得的好才是真的好,你觉得的好,我未必需要。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上市公司亚泰集团工作,一年后辞职回了老家县城。现在,虽然工作没以前好,但有了自己的小家,生活也非常稳定。每次和他聊天,他都会说,当初选择回来就对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有自己的小家,父母也都在身旁,就感觉很幸福。
我也曾经在老家县城工作过,但并觉得开心,觉得很多事情都不够规范,最终,我选择到北京去发展,虽然每天都比较累,一年也只能回去两次,但很充实。
所以,怎样算是好的生活,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个标准来自“我为什么活着”,而不是钱多钱少。
你可能会较真说,没有物质哪有时间想其他的,确实如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但是现在对经济的执着已经远远超过了上层建筑,也就是说我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精神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失调。
物质和精神就像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差不多长才能越跑越快,如果是一长一短势必会摔跟头的。
现在的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快,每一天都会有很多新的东西出现,如果一味的追求物质,那是永远追不完的,最终只能是迷失其中。但,如果我们有了精神指引,也就是人生的方针(人为什么活着),那么即使环境再怎么变化,也不会迷失。
对于稻盛先生而言,“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在离世之时,灵魂比降生之时稍稍纯粹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带着稍稍美好、稍稍崇高的灵魂迎接死亡”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无法达到83岁的稻盛先生所拥有的人生厚度和精神高度,找到“我为什么活着”的最终答案。但,我们可以找到当下的答案。
稻盛先生把“我为什么活着”的答案称之为哲学,也就是说,我们要找的就是自己的人生哲学。
稻盛先生说,思维方式,说得更进一步,就是哲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要素
思维方式等同于哲学,通过一个人的态度和做事方式来体现,所以可以说,人生哲学就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做事方式。
2018年有一本畅销书叫《原则》,这本书中的每一条内容,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作者瑞.达利欧的人生哲学。当然,《成法》这本书中的每句话也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哲学。
那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学呢?
01 借助前人的思想
任何一部作品,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部电影,都在传达作者的态度和做事方式。用心去体会他们所说的话,把我们认同的摘录下来,拿到生活中去实践、打磨,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
袁了凡在儿时从一个老者那里得知自己的命运,即中科举后进入仕途,成为高官,之后成婚但无子,53岁寿终正寝。
命运果真如老者而言当官、成婚、无子,于是他认定自己53岁将离世。
后来,他遇到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说:人虽然各有命运,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思善、行善,命运就会相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袁了凡听了之后,思善,行善,有了儿子,也年过70。
根据这个故事,稻盛先生总结出通过修正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命运就能够被超越。
02 总结自己的经验
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决定背后都反应了我们自己的态度和做事方式。
首先,选择3件自己最骄傲的事情,回想当时的过程,
其次,问自己1个问题。我能把事情做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最后,总结出可以复制的态度和做事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
稻盛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随时可能破产的企业,经常拖欠工资,一起进入的人天天抱怨,后来相继离职了,稻盛先生也想离职,但由于一些原因没有成功,只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结果受到了上级和同事的夸奖,成绩也越来越出色。
他总结说:因为用“极度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天,原本的负面情绪一扫而空,人生也越来越好。
“极度认真”这个原则,也成了他的人生哲学之一。
有了人生哲学,就找到了“我为什么活着”的答案。因为所有的人生哲学最终都会殊途同归,服务于答案,就像所有的河流最终都流向大海一样。
有了人生哲学,无论环境如何变幻,都会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怎么走,不再迷路。
有了人生哲学,就能够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再盲目焦虑。